字词 | 露蜂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露蜂房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 蜂肠(《本经》),革蜂窠(《雷公炮炙论》),百穿(《别录》),大黄蜂窠(《蜀本草》),紫金沙(《圣济总录》),马蜂包(《贵州民间方药集》),马蜂窝(《河南中药手册》),虎头蜂房,野蜂房(《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纸蜂房(《河北药材》),长脚蜂窝、草蜂子窝(《山东中药》)。 基源 为马蜂科马蜂属动物黄星长脚黄蜂、长脚黄蜂,胡蜂科胡蜂属金环胡峰等的巢。 原动物 黄星长脚黄蜂Polistes mandarinus Saussure.长脚黄蜂Polistes jokahamae Radoszkowski又称约马蜂(《中国中药资源志要》),金环胡蜂Vespa mandarinia Smith 历史 本品首载于《本经》,列为中品。《本草图经》曰:“露蜂房生牂牁山谷,今处处山林中皆有之,此木上黄蜂窠也。大者如瓮,小者如桶,其蜂黑色,长寸许。螫牛马及人,乃至欲死者用此尤效。人家屋间亦往往有之但小而力慢,不堪用,不若山林中行风露气者佳。 ……”而今所用露蜂房均为马蜂科、胡蜂科多种蜂的巢,其中长脚黄蜂及金环胡蜂等均筑巢于树枝等山林处,且金环胡峰体大,性猛,毒性强,其巢最大。长脚黄蜂体稍小。 此二者与《本草图经》记载的佳者相符,而黄星长脚黄蜂筑巢于房屋的裂缝中,最喜裂隙内,应属《本草图经》所记的“力慢,不堪用”者。 形态 黄星长脚黄蜂头黑色,体具黑色横斑,触角及侧眼为黄红色。 胸部黑色、前胸后缘、前胸疣之大部、后胸两小斑及翅基片为红褐色;中胸黑色无斑纹。腹部1~5节后缘及第6节黄红色,并胸腹节黑色。 全体有光泽,被细小黄色点。(图见《中国动物药》.图177) 生境与分布 黄星长脚黄蜂筑巢于房屋的裂缝中,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江苏等省。 长脚黄蜂头部黄红色,雌体具黄红色斑纹。胸部黑色,中胸背板具4条黄褐色斑纹。 腹部黄色,长圆锥形,第2~5节中央有波状黑色细条纹。(图见《中国动物药》.图178)长脚黄蜂筑巢于低矮植物的茎或枝上,或房屋附近。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金环胡蜂雌蜂体黑,具黄斑纹。 后头及颊宽大。 头部及触角柄节红褐色,触角鞭节顶端下表面红褐色。胸黑色,其上的各斑块均为黄褐色。翅黄褐色,半透明。 足黑褐,前足脚节端半部及附节暗褐色。腹部第1~2节前缘及后缘、3~5节后缘及第6节均黄褐色。(图见《中国动物药》.图179)金环胡蜂筑巢于土中、树洞中及树枝上,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生药】:采集 全年可采,以10~12月采收较好,先熏烟驱散活蜂,摘下蜂巢,晒干,或略蒸后除去死蜂、死蛹,晒干。 剪块生用。 鉴别 呈莲蓬壳状、圆盘状或不规则的扁块状,有的重叠形似宝塔,直径4~20cm。 腹面淡灰白色,有多数整齐的多角形房孔;背面灰棕色,隆起处有一附著它物的突起,或连小段树枝。体轻,似纸质而有韧性。 微有臭气,味淡。以单个、整齐、灰白色、筒长、孔小、体轻、略有弹性、内无幼虫及杂质者为佳。 加工炮制 露蜂房洗净,蒸透,剪成小块,晒干;或略炒至微黄色。煅蜂房:取蜂房碎块入罐内,盐泥封固,煅存性,露去火毒。 。【化学】:露蜂房中主含蜂蜡及树脂,又含一种有毒的“露蜂房油”[1]。 附 同属近缘昆虫的巢中分得脂类(Lipids)[2]。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2737 [2] J.Chem.Ecol.1990;16(6):1841 【药理】: ❶ 抗炎作用 以露蜂房水提取液对小鼠ig 15g、30g/kg/d,连续7天,对巴豆油诱发的耳朵炎症,未发现明显影响。 当剂量以每天2次,每次ig30g/kg,则对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于切除实验动物两侧肾上腺后仍然出现。以5g/kg给大鼠颈部sc,对蛋清(大鼠脚掌sc)诱发的炎症水肿,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与醋酸氢化可的松50mg/kg的作用相似。大鼠sc2、4、8g/kg,bid,共7天,对大鼠后肢鼠蹊部埋藏棉球诱发的肉芽组织增生及sc 3.3或6.6g/kg bid.共7天对小鼠腋窝部埋藏棉球诱发的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露蜂房水提液的抗炎作用剂量对醋酸诱发的扭体反应也有显著抑制作用,表示有一定镇痛作用[1]。 在离体蛙心灌流实验中,0.05%的蜂房成分溶液可使心运动振幅稍增大,0.5%的溶液可使振幅明显增大,5%溶液反使振幅减小,运动不规则,搏动率减少,并几乎接近停止。但若更换新灌流液并稍加机械刺激,仍可恢复正常[3]。 由露蜂房中提出一种挥发油,有驱虫之效。但毒性甚强,能致急性肾炎,因此不宜作为驱虫药[2]。 毒性 露蜂房水提液给小鼠iv的LD50为12.00±0.38g/kg,给小鼠sc的LD50为32.33±2.31g/kg[1]。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 1983;14(9):21 [2] 刘寿山等.中药研究文献摘要.1820-1961.科学出版社,1963:797 [3] 刘寿山等.中药研究文献摘要.1962-1974. 科学出版社,1979:871 。【药性】:性味 甘,平。 有毒。 ❶ 《本经》:“味苦,平。” ” ” 归经 ❶ 《纲目》:“入阳明经。” 功效 祛风,杀虫,解毒。 主治 惊痫,风痹,疔毒,瘰疬,乳痈,瘾疹瘙痒,痔漏,风火牙痛,头癣,蜂螫肿疼。 ❶ 《本经》:“主惊痫瘈瘲,寒热邪气,癫疾,肠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4.5g。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 使用注意 气血虚弱者慎服。 ❶ 《本草经疏》:“病属气血虚,无外邪者,与夫痈疽溃后元气乏竭者,皆不宜服。” 配伍应用 ❶ 配桑螵蛸,研末,黄酒冲服,治遗尿。 ❷ 配蛇蜕,治疖肿,乳腺炎初起,骨结核,风湿性关节炎,红斑肿痛。 ❻ 配千年健、蜈蚣,治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肿痛、僵直,甚至变形者。 ❽ 配乳香、贝母、双花、连翘、夏枯草,治痈疽,瘰疬初起尚未化脓者。 方选和验方 ❶ 露蜂房散(《太平圣惠方》)治乳痈,疼痛不止,或发寒热:露蜂房30g,鹿角30g。 上药并烧成灰,细研,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6g。 ❸ 蜂窝散(《万病回春》)治牙痛或肿,风牙、虫牙、牙痛、牙长,痛不可忍:马蜂窝、白蒺藜、花椒、艾叶、葱头、荆芥、细辛、白芷。上等份锉碎,醋煎。口噙漱良久,吐出再噙。 ❹ 蜂房膏(《太平圣惠方》)治瘰疬生头,脓水不干,疼痛:露蜂房30g,蛇蜕皮15g,玄参15g,黄芪22.5g,杏仁30g(汤浸,去皮、尖、双仁,研)乱发(如鸡蛋大),黄丹150g。 上药细锉,用麻油500ml,先煎发及杏仁,候发消尽,即以棉滤去滓,都入铛中,将前药煎令焦黄,又滤去滓,下黄丹,以柳木篦不住手搅,候熬成膏,即倾于瓷合中盛。旋取涂于帛上贴之。 ❺ 蜂房膏(《冉氏经验方》)治皮肤结核(寻常性狼疮,疣状皮肤结核,血疹坏死性结核疹):露蜂房、蛇蜕各3g,轻粉4.5g,雄黄3g,黄丹60g,珍珠母9g,杏仁30g,头发、黄连素各9g,蛇床子6g,冰片3g蜂蜡60g,麻油300g,将露蜂房、蛇蜕2味,放锅中炒微黄,研为细末,过100目筛;珍珠母去贝壳层,取带亮光的珍珠层备用,剂量按珍珠层计算,先捣成粗末,于球磨机内研成细末,过120目筛;雄黄、轻粉、冰片、黄连素4味共研细末,过80~100目筛;蛇床子研为细末,用95%乙醇提取,提取液减压浓缩,回收酒精,使呈暗绿色软膏样团块;杏仁去皮,用石磨或研船,研为泥状;头发洗净,剪成3~5公分短节,放麻油中,加热,至头发消尽时,加入黄丹,不绝搅拌,至黄丹化尽为度(本工序应在露天操作,下丹后如沸腾立即将锅离火,原料在锅中的体积应在锅容积1/3以下),放冷至100℃左右时,溶于蜂蜡.再冷至60℃左右时加入其余药料,搅拌均匀,铅管或浅广口瓶分装。每用9~15g,视患处大小而定,涂纱布上外贴患处,每日换药1次,以愈为度。密闭贮存,置放阴凉处。 含化咽下。 上3味,以水400ml煎10余沸,去滓,热含冷吐。此药若有肿,尤易见效。 忌生冷荤腥。” ” ⑾《中药临床应用》:“治鼻窦炎:露蜂房4.5g,辛夷花6g,白蒺藜9g,水煎服。” ⑿《中药临床应用》:“治慢性气管炎:露蜂房6g,钩藤9g,水煎服。” ⒀《中药临床应用》:“治皮肤瘙痒:蜂房煎汁,加入芒硝作搽。” ⒁《中国动物药》:“治乳腺炎:露蜂房15g,连翘10g,甘草10g,水煎服。日服2次。” ⒂《中国动物药》:“治龋齿疼痛:露蜂房15g,细辛2g,乳香2g,研末,适量填入龋齿洞内。” ⒃《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头癣:露蜂房1个,蜈蚣2条,白矾适量。将白矾研粉,装入蜂房孔中,连同蜈蚣用火烘焦,共研细粉,香油调搽。” ⒄《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疗疮:露蜂房1个,三黄末(黄连、黄柏、黄芩各等量研末)5g。露蜂房烧存性研末与三黄末混匀,调茶油敷患处。若敷上药能持续保存,则不必换药。 一般敷药后2日内化脓,3日后结痂痊愈。 ” ⒅《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急性乳腺炎:露蜂房1个,黄芩、栀子、蒲公英、姜半夏各9g,陈皮、枳壳、甘草各6g。水煎服。” ⒆福建中医药 1960(7):“治脓毒血症:蜂房18g,蛇蜕6g,血余炭、象皮各3g。先将象皮放铁锅中炒至黄色研末.再将蜂房、蛇蜕炒研,然后加入血余炭混合研为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将酒(患者平日饮酒量)炖热后,冲入药末再炖片刻搅匀服之。 每服3.6g,日服1次。 如病初起2~3日则可隔日服1次。” ⒇江苏中医 1964(11):“治淋巴结结核:露蜂房、雄鼠粪(两头尖)、小青皮、土楝子(江、浙产的楝树子,无土楝子,可用川楝子代)各等份。上药放瓦上各烘焙存性,研细末,每晚临睡前服9g,陈酒送下。 10日为1疗程,一般用4疗程可渐愈。” (21)乳康煎(江苏中医 1995;(5))治乳腺囊性增生病:天冬30g,蜂房、僵蚕、穿山甲、莪术、八月札各10g,昆布20g,鹿角片12g,生麦芽30g等。每日1剂,2月为1疗程,月经期停服。 (22)蜂蒲饮(浙江中医杂志 1995;(2))治乳痈:蜂房20g,蒲公英、全瓜蒌各30g.银花、漏芦各15g,连翘、络石藤各10g,牛蒡子、生甘草各5g。硬块红肿者加赤芍、丹皮各10g;乳汁不畅者加路路通、王不留行各10g;气滞郁结者加橘核30g,小青皮10g;纳减者加神曲15g,谷芽30g。每日1剂,水煎服。 (23)蜂黄煎剂(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95;(2))治疮疡肿毒:蜂房30g,黄连10g,银花30g,加水1500ml煎煮15分钟过滤去渣。淋洗法:取蜂黄煎剂装入小喷壶内,不断淋洗患处,每日1剂,每剂淋洗3~5次,淋洗后用消毒纱布覆盖患处。5日为1疗程。 (24)蠲痹舒络汤(江西中医药 1977;(1))治腰脊痛,不能俯仰,属顽痹症:露蜂房、紫河车、地鳖虫(炙)、龟板、蕲蛇(炙)各6g,全当归、熟地、仙灵脾、鹿角霜、鸡血藤各9g,苍耳子,徐长卿各10g,全蝎(炙)3g,甘草(炙)5g,蜈蚣一条。 以上为一帖,每日服一帖,水煎服。其中蜈蚣、全蝎2味研末,服中药汤剂时同时吞服。 单方应用 ❶ 《本经》:“治风痹,头风,惊痫,瘾疹瘙痒:露蜂房2.4~6g,煎服。” ” ⑿《常见药用动物》:“治疖、痈、烫伤、蜂窝织炎、外伤感染:蜂房50g,加水500ml,煮沸15分钟,过滤去渣。以药液浸泡或冲洗创面,每日1~2次,每次以洗净创面的脓液,污物为度,洗后创面用消毒纱布敷盖。” ⒀《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百日咳:露蜂房1个,先用开水泡4~5次,至无红汤为止,再用清水漂数次,然后用纱布包好,加水2碗,煎数沸,再加冰糖30g煎取药汁,候温顿服。” ⒁新中医 1982(12):“治龋牙痛:露蜂房酌量,放入纯酒精中,点火燃烧待露蜂房烧成黑灰后,用指头蘸蜂房灰涂于患牙,一般4~5分钟止痛。”。【医药家论述】: ❶ 李时珍《纲目》:“露蜂房,阳明药也。外科及他病用之者,亦皆取其以毒攻毒,兼杀虫之功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