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阿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阿胶 【概况】: 异名 傅致胶(《本经》),盆覆胶(陶弘景),驴皮胶(《千金·食治》)。 基源 为马科马属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 原动物 Equus asinus Linnaeus 余项参见“驴肉”条。。【生药】: 制法 将驴皮在清水中浸软,刮去污物和毛,切成小块,用肥皂水洗擦(或清水中略煮),然后用清水洗净。 分次水煎,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直至大部分胶质溶出,将煎液合并滤过,滤液中加白矾(每50kg皮加白矾粉25g),静置。取上层液,文火浓缩,(加入适量的黄酒、冰糖、豆油)至稠膏状,冷凝,切块,阴干。药材主产于山东、浙江。 上海、北京、天津、武汉、沈阳等地也有生产。 以山东产者最好,浙江产量最大。 鉴别 性状 本品长方形或方形块状,通常长约8.5cm,宽约3.7cm,厚约0.7cm或1.5cm;表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对光透视,边缘呈半透明状。 质脆易折断,断面亦有光泽。气微,味微甘。 以色乌黑、光亮、透明、无腥臭气、经夏不软者为佳。 理化 ❶ 取样品适量,加水溶解并配成1~2%的溶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4∶1∶1)为展开剂Ⅰ,苯酚-水(75∶25)为展开剂Ⅱ,双向展开,展开后,用0.5%茚三酮乙醇液显色,用1%硫酸镍水液固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637页.图548-1)❷ 取样品300mg,加25ml6mol/L盐酸,减压下封口,在105±5℃水解24小时,取出水解液,滤过,滤液浓缩至干,再加水溶解,浓缩至干,反复多次至挥尽盐酸止,加水-甲醇(5∶1)溶解供点样,余按“❶ ”项下方法进行薄层色谱。(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637页.图548-2) 加工炮制 ❶ 阿胶丁 取阿胶块,置文火上烘软,切小方块。 ❷ 蛤粉炒阿胶 取蛤粉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灵活状态,投入阿胶丁,不断翻动,烫至成珠,内无溏心,取出,筛去蛤粉,放凉。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化学】: 本品由骨胶原(Collagen)水解而成的明胶蛋白(Gelatin),明胶蛋白(基本上是蛋白质)水解则生成多种氨基酸[1]。 含氮16.43~16.54%。所含的氨基酸有:赖氨酸10%、精氨酸7%、组氨酸2%等。 含灰分0.75~1.09%,Ca0.079~0.118%[2]。 经测定山东阿胶中分子量为8~10万和20万左右的分子含量较高[3],水分12.12%,灰分1.42%,酸不溶灰分0.66%,醇浸出物5.7%,K0.035%,Na0.35%,Ca0.08%,Mg 0.12%,Fe 8.5×10-7%,Cu、Al<0.001%,Mn 0.01%~0.03%,Zn0.03~0.1%Cr0.01~0.03%,Pt0.03%~0.1%,Sn、Pb0.01~0.03%,Ag<0.001%,Br、Mo 0.001%~0.003%,Sr 0.1~0.3%。 总氮量为13.58%,水解后氨基酸分析(%),赖氨酸2.42,组氨酸0.53,氨0.28,精氨酸4.54,天门冬氨酸3.37,苏氨酸1.11,丝氨酸2.04,谷氨酸6.27,脯氨酸7.43,甘氨酸13.4%,丙氨酸5.33,半胱氨酸0.26,缬氨酸1.71%,蛋氨酸0.29,异亮氨酸0.87,亮氨酸0.19,酪氨酸0.46,苯丙氨酸1.35,总含量51.94[4]。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用动物志.第1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282 [2]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184 [3] 中成药研究1981;(5)∶31 [4] 中成药研究1983;(1)∶36。【药理】: ❶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内毒素休克犬(灵杆菌,200mg/kg iv)经po45%阿胶(3.0g/kg),对休克时血液粘度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微循环障碍改善,动脉血压较快地恢复到常态[1]。 家兔体重2.43±0.37kg,经p040%阿胶15ml,动物血细胞比和全血比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此外,还有抑制血管通透性,减轻油酸引起的肺病理变化等作用[2]。大量抽血造成犬失血性贫血后,给予阿胶溶液(30.0g/d·30d),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加速度较对照组快[3]。 ❸ 其它作用 用专门配制饲料喂养豚鼠,使全部造成进行性肌营养障碍后,有治疗作用[5,6];阿胶能改善动物体内Ca2+平衡,用阿胶ig,同时在食物中加碳酸钙,能增加钙的吸收和在体内的潴留,使血钙略有升高[7]。 阿胶1.56g/kg ig连续10d,对60Co射线照射小鼠,血红蛋白及白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骨髓有核细胞数也高于对照组[8]。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药杂志1989;14(1)∶44 [2] 中药通报1986;11(12)∶47 [3] The Chinese Journl of Physioiology 1935;9(4)∶383 [4] 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1;7(4)∶25 [5] The Chinese Journal of Physiology 1936;10(2)∶237 [6] 中华医学杂志 1944;30(3)∶101 [7] The Chinese Jourunal of Physiology 1935;9(4)∶329 [8] 中成药 1992;(1)∶30。 【药性】: 性味 甘,平。 ❶ 《本经》:“甘,平。” 归经 入肺、肝、肾经。 ❶ 《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少阴、厥阴经。” 功效 滋阴,补血,安胎。 主治 血虚,虚劳咳嗽,吐血、衄血、便血,妇女月经不调,崩中,胎漏。 ❶ 《本经》:“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益气。” ” 用法用量 内服:黄酒或开水烊化4.5~9g;煎汤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者慎服。 ❶ 《本草经集注》:“得火良,畏大黄。” 配伍应用 ❶ 配白及,治肺出血。 ❷ 配麦门冬,治热病伤阴,虚羸少气,舌红少津;亦治虚劳咳嗽,咳痰不爽或痰中带血。 ❻ 配艾叶炭,治经血虚寒,行经腹痛,崩漏下血,胎动不安。 ❽ 配桑白皮,治肺阴亏损,阴伤液燥或秋燥伤肺所致的咳嗽痰少,痰中带血等症。 ❿ 配蒲黄,治吐血,咯血,便血及妇女崩漏下血等症。 ⑾配黄连,治热邪伤阴,阴虚火旺所致的心烦不眠;肠中热毒蕴结,损伤血络而致的赤痢脓血症营弱血虚,妇人胎前产后罹患赤痢者。 ⑿配白芍、生地黄,治阴虚血少所致的诸疟及热病伤阴,身热心烦,吐血、衄血等症。 ⒀配地榆、槐花,治便血。 ⒁配当归、熟地,治贫血。 ⒂配川连、黄芩,治血虚心烦,失眠,舌质红,脉细数等症。 ⒃配黄连、白芍,治热伤阴血,心烦不眠等症。 ⒄配生地、蒲黄,治络脉受伤,吐血,咯血及崩漏。 ⒅配牛蒡子、马兜铃,治肺阴不足,咳嗽少痰,咽喉干燥等症。 ⒆配黄连、生地、白芍,治热病伤阴,虚烦失眠。 ⒇配沙参、麦冬、枇杷叶,治燥热伤肺,阴虚咳嗽。 (21)配黄芩、白芍、鸡子黄,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烦,不得卧者。 (22)配杏仁、枇杷叶、马兜铃,治急性气管炎,干咳无痰,咽喉干燥者。 (23)配天冬、麦冬、五味子,治肺热咳嗽咯血。 (24)配当归、熟地、黄芪,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等症。 (25)配艾叶、生地、白芍,治妇女崩漏及胎漏下血。 (26)配龟板、牡蛎、鸡子黄、生地,治痉厥抽搐。 (27)配生地、仙鹤草、茅根、侧柏叶,治血热吐衄。 (28)配当归、熟地、白芍、白术,治各种贫血。 (29)配党参、黄芪、龙骨、牡蛎,治崩漏。 (30)配生地、沙参、麦冬、茜根炭、藕,治阴虚出血,尤其是肺结核咯血,兼有燥咳虚热者。 方选和验方 ❶ 阿胶散,又名补肺散(《小儿药证直诀》)治小儿肺虚、气粗喘促:阿胶45g,(麸炒)黍粘子(炒香)、甘草(炙)各7.5g,马兜铃15g(焙),杏仁7个(去皮、尖,炒),糯米30g(炒)。上为末,每服3~6g,水300ml,煎至6分,食后温服。 上7味,以水1000ml,清酒600ml,合煮取600ml,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200ml,日3服,不差更作。 ❻ 胶蜡汤(《僧深集方》)治产后小痢:粳米15g,蜡(如鸡子)1枚,阿胶、当归各1.8g,黄连3g。上5味切,以水1300ml先煮米,令蟹目沸。去米内药煮,取400ml,入阿胶、蜡消烊,温分三二服。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⑾阿胶鸡子黄汤(《通俗伤寒论》)治邪热久羁,灼烁真阴,筋脉拘急,手足蠕动,或头目眩晕,舌锋苔少,脉细数者:陈阿胶(烊冲)6g,生白芍9g,石决明15g,双钩藤6g,大生地12g,清炙草1.8g,茯神木12g,鸡子黄2枚,络石藤9g,生牡蛎(杵)12g。除阿胶、鸡子黄2味外,用水煎汁去渣,纳胶烊尽,再入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 ⑿《圣惠方》:“治大衄,口耳皆出血不止:阿胶15g(捣碎炒令黄燥),蒲黄30g。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6g。以水250ml,入生地黄汁40ml,煎至6分,不计时候,温服。 ” ⒀《千金方》:“治妇人漏下不止:阿胶、鹿茸各90g,乌贼骨、当归各60g,蒲黄30g。上5味治下筛。空心酒服6g,日3,夜再服。 ” ⒁《经效产宝》:“治妊娠腹痛,下痢不止:黄连、石榴皮、当归各60g,阿胶60g(炙),艾45g,上,水1200ml,煎至400ml,分为3服。忌生冷肥腻。 ” ⒂胶艾酒(《千金方》)治妊娠顿仆失踞,胎动不安:阿胶30g,艾叶、川芎、芍药、甘草各20g,当归、生地各30g。用黄酒、水各250ml,煮取250ml,分3份。 每日早、午、晚各饮1份。 ⒃阿胶煎(《圣惠方》)治久咳嗽,唾脓血:阿胶60g,天门冬45g,山药、贝母、白茯苓、杏仁(研如膏)酥各30g。 生地黄汁200ml,生姜汁20ml,白蜜40ml。前5味研末,与后五味相和,慢火煎熬稠厚,每用半枣大,含化咽津。 ⒄黄连阿胶汤(《伤寒论》)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并治不痢:黄连12g,黄芩、芍药各6g,鸡子黄2枚,阿胶9g。 水煎1000ml,先煮三物,取400ml,去滓,入阿胶烊尽,小冷,入鸡子黄,搅令相得,分3次服。 ⒅黄连阿胶汤(《伤寒保命集》)治少阴病二三日以上,经病已去,心中烦、不得卧:黄连(微炒)60g,黄柏(微炒)、阿胶各30g,栀子15g,为细末,每服12g,水煎服。 ⒆黄连阿胶丸(《局方》)治肠胃失和,冷热不调,下痢赤白,状如鱼脑,里急后重,脐腹疼痛,口燥烦渴,小便不利:炒阿胶30g,黄连9g,茯苓6g。 为细末,水调和丸,梧桐子大。每服20丸,食入米饮送下。 ⒇阿胶黄连汤(《重订通俗伤寒论》)治血热心烦不寐、肌肤枯燥、神气衰弱、咽干尿短,大便脓血等:阿胶(烊化)4.5g,白芍6g,黄连1.8g,鲜生地黄18g,黄芩3g,鸡子黄(先煎代水)1枚。水煎服。 (21)阿胶丸(《千金要方》)治产后虚冷洞下,心腹绞痛,及泄泻不止:阿胶120g,桂心、附子、人参、白术、甘草、黄连、当归、干地黄、龙骨各60g。研末,炼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温酒下,日3服。 (22)阿胶丸(《圣惠方》)治妇人大便下血不止:阿胶、白芍药各60g,当归、刘寄奴、乌贼骨各30g。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粥汤下。 (23)阿胶丸(《圣惠方》)治妇人久赤白带下:阿胶、白石脂各60g,绛矾、乌贼骨、釜底墨各30g,研末,软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热酒下。 (24)阿胶丸(《圣惠方》)治产后痢下脓血,腹痛:阿胶、黄连各30g,厚朴60g,木香0.9g,炮姜15g,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粥汤下。 (25)阿胶丸(《全生指迷方》)治肺痿喘鸣:天门冬、麦门冬、生干地黄、桑白皮、柏子仁、阿胶各15g,炙甘草0.3g,研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开水化开。 (26)阿胶丸(《证治准绳》)治冷热不调,痢下脓血不止,腹痛不可忍:阿胶(锉碎,炒令燥)、炮姜、木香、炒黄连、炒当归、黄芩各30g,赤石脂、龙骨各60g,姜厚朴45g。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 不拘时粥饮送下。 (27)阿胶丸(《证治准绳》)治产后崩中下血不止,虚羸无力:阿胶、赤石脂各45g,续断、川芎、当归、甘草、丹参各30g,龙骨、鹿茸(酥炙)、乌贼骨、炙鳖甲各60g,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腹温酒送下。 (28)阿胶汤(《千金要方》)治妊娠五月,胎动不安:阿胶120g,人参30g,生姜180g,当归、芍药、甘草、黄芩各60g,旋覆花6g,吴茱萸20g,麦门冬30g。 为粗末,水1800ml煎减半,加清酒600ml并下阿胶,再煎700ml,食后分4次(昼三夜一)服。 (29)阿胶汤(《证治准绳》)治滑胎,小腹绞痛:阿胶(炙燥)、熟地黄、炒艾叶、川芎、当归、炙杜仲、白术各30g,为粗末,每服12g,加大枣3枚,水煎去渣,食前服。 (30)阿胶梅连丸(《卫生宝鉴》)治下痢,无问久新赤白青黑疼痛诸证:阿胶、乌梅、黄连、黄柏、赤芍、当归、赤茯苓、炮姜各等份。研末,水泛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丸,米汤送下。 (31)阿胶梅连丸(《张氏医通》)治阴虚下痢五色,至夜发热:阿胶、黄连各90g,炮姜30g,黄柏(炒黑)、赤芍药、赤茯苓、乌梅肉(炒枯)各45g,为末,醋煮阿胶为丸,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米饮送下,日3次。 (32)阿胶散(《千金翼方》)治衄血不止:阿胶、当归、细辛、龙骨各30g,蒲黄15g,乱发90g(烧灰)。 研为散,每服6g,开水下。 (33)阿胶散(《博济方》)治久咳劳嗽:阿胶60g,人参15g,杏仁20枚,款冬花、黄蜀葵花各0.3g,甘草0.15g。研为散,每服6g。和糟米粥吃,早晚2次。 (34)阿胶散(《圣惠方》)治肺痿损败,气喘,咳嗽有血:阿胶、蛤蚧、侧柏叶各30g,人参、熟地黄各0.9g,麦门冬、白茯苓各15g。研为散,每服3g,粥汤调下。 (35)阿胶散(《圣惠方》)治伤寒壮热头痛,四肢烦疼,未经发汗,下之太早,遂令汗出,下痢不止:阿胶、葛根各30g,黄芩、黄连各0.9g。研为散,每服9g,水煎服。 (36)阿胶散(《圣惠方》)治忧恚呕血,烦闷少气,胸中疼痛:阿胶60g,炙甘草30g。研为散,每服9g,水煎加生地黄汁,连渣温服。 (37)阿胶散(《圣惠方》)治从高坠下,犯伤五脏,微者唾血,甚者吐血,兼金疮伤肉:阿胶60g,熟地黄、赤芍药、当归、川芎、艾叶各30g,炮姜、炙甘草各15g。研为散,每服9g,水煎温服。 日3~4次。 (38)阿胶散(《圣惠方》)治小儿尿血,水道中涩痛:阿胶30g,黄芩、山栀、车前子、炙甘草各0.3g。研为散,每服1.5g。 新汲水调下。 (39)阿胶散(《银海精微》)治眵泪粘浓,出而不绝:阿胶(蛤粉炒)、炒牛蒡子、糯米、马兜铃、款冬花、紫菀各30g,甘草15g。为末,每服18g,水煎服。 (40)加味胶艾四物汤(山东医药1978;(4))治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阿胶15g,当归、白芍各9g,川芎、炒艾叶各6g,杜仲9g,熟地12g为主。根据病情,辨证施治。 服药期间患者必须卧床休息。一般服药2~4剂,停药后仍需休息1~2周。 (41)《中国民间实用医方》:“治心气虚弱,心慌气短,继则两臂挛急:阿胶10g,当归10g,桂枝6g,木瓜15g,水煎温服。” (42)《内蒙古中草药》:“治胎动不安:阿胶9g,艾炭6g,桑寄生15g。煎服。” 单方应用 ❶ 辽宁中医杂志1987;(9):“治肺结核咯血:采用市售优质阿胶,研成细末。每日2~3次,每次20~30g,温开水送下或熬成糊状饮下。” 用时先将阿胶栓1枚放入热水内,待其软化光滑后,让患者采取胸卧式或膀胱截石位,将阿胶栓立即塞入肛门,再用肛门管(26号)送入,送入的深度和枚数以病位高低和病变范围大小、多少而定,般1~2枚,每日大便后上药1次,7~10天为1疗程,2个疗程间停药4天。 食疗 ❶ 《广济方》:“治摊缓风及诸风手足不遂,腰脚无力:驴皮胶炙令微起,先煮葱豉粥200ml别贮;又以水200ml,煮香豉6g,去滓,内胶更煮六七沸,胶烊如饧,顿服之;及暖吃前葱豉粥任意多少。如冷吃,令人呕逆。” ”。【医药家论述】: ❶ 王好古《汤液本草》:“阿胶益肺气,肺虚极损,咳嗽唾脓血,非阿胶不补,仲景猪苓汤用阿胶,滑以利水道。《活人书》四物汤加减例,妊娠下血者加阿胶。” 成无己云:阴不足者,补之以味,阿胶之甘,以补阴血。杨士瀛云:凡治喘嗽,不论肺虚、肺实,可下可温,须用阿胶以安肺润肺,其性和平,为肺经要药。 小儿惊风后瞳人不正者,以阿胶倍人参煎服最良,阿胶育神,人参益气也。又痢疾多因伤暑伏热而成,阿胶乃大肠之要药,有热毒留滞者,则能疏导,无热毒留滞者,则能平安。 数说足以发明阿胶之蕴矣。” 味者阴也,此药具补阴之味,俾入二经而得所养,故能疗如上诸症也,血虚则肝无以养,益阴补血,故能养肝气。入肝肾补不足,故又能益气,以肺主气,肾纳气也。今世以之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血,血痢、女子血气痈、血枯、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及虚劳咳嗽、肺痿、肺痈、脓血杂出等证者,皆取其入肺、入肾、益阴滋水、补血清热之功也。” 即治吐、衄,可徐徐奏功于虚损,而暴热为患者,或外感抑郁为患者,或怒气初盛为患者,亦当审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