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流通正常标志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反映一定时期、一定地区币值稳定的货币流通状况的主要表现。 基本表现为:(1)市场货币流通量与商品零售额的比例关系。一般认为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形势的发展和货币容纳量扩大等因素,两者的比例关系应是1:7.5为宜。就是说,1元钱的市场货币流通量有7.5元钱的社会零售商品额与之对应,货币流通状况就比较正常。(2)市场货币流通量与商品库存的比例关系。 要保持币值稳定主要靠商品库存。根据历史资料和典型调查,市场货币流通量与商品库存量的比例保持在1:5左右,货币流通状况就比较正常。(3)市场货币流通量与农副产品收购额的比例关系。根据多年的经验,这个比例应为1:4为宜。 (4)社会商品购买力与社会商品可供量的平衡状况。 如果平衡,货币流通量就正常;如果购买力过多地超过商品可供量,货币流通就不正常;过多低于可供量,货币流量也不正常,但这种情况少见。 (5)物价总水平。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币值的变化可通过物价的涨落反映出来。 在商品价值不变的条件下,物价涨落是币值变化的反映,而币值稳定与否,又是衡量货币流通是否正常的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