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谭嗣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谭嗣同 【生卒】:1865—1898 【介绍】: 字复生,号壮飞。 湖南浏阳人。少时博览群书,并习西方自然科学。鄙视科举,好今文经学,对魏源、龚自珍等极为称赏,喜读王夫之《船山遗书》。早年入新疆巡抚刘锦棠幕。 曾游历直隶、山西等十余省,结交名士,观察风土,渐萌反满情绪。他发挥了王夫之的“道不离器”说,为变法提出理论根据。甲午战后,愤中国积弱,在浏阳家乡倡设算学馆,开湖南维新风气之先,并遍历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城市,吸收新知。1896年入赀为江苏候补知府,供职南京。 曾拜杨文会为师学佛,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慨”。1898年写成《仁学》一书,在哲学上提出“以太”为世界物质本源的学说,认为世界上各种现象的关联、变化、结合和依存都是“以太”的作用,并把“以太”这种沟通世界为一整体的作用叫做“仁”,而“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唯心,故唯识”。他尖锐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纲常名教”,要求“冲决”一切“网罗”。同时还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主张,赞美西方资本主义的大机器生产。 其变法主张包括变科举以育人材,开议院以达下情,改官制而少其层累,发展机器工业,开办矿业等等。1897年,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等设立时务学堂,筹办内河轮船、开矿、修铁路等新政。次年,又倡设南学会,办《湘报》,宣传变法,抨击旧政,成为维新运动的激进派,遭到湖南守旧势力的攻击。8月,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荐,被征入京,参与变法。因后党发动政变,9月28日与林旭等六君子同时被害。其诗风格雄健,富有爱国精神。 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