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补血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补血草 【概况】: 基源 为蓝雪科补血草属植物西伯利亚补血草的全草。 补血草属全世界180种以上;中国有18~19种。约4~5种入药,均为民间草药。 原植物 西伯利亚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Willd.)O.Ktze,,又名大叶矶松(新疆)。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40cm,除花萼处各部均无毛。 根粗壮,少分枝。叶基生,多数,排列成莲座状,广椭圆形至倒卵形,长15~25cm,淡绿色或灰绿色,先端钝,微圆或稍尖,基部渐狭成宽的叶柄,茎生叶退化为鳞片状,棕褐色,边缘白色膜质。花轴上部多次分枝,花集合成短而密的小穗,集生于花轴分枝顶端,小穗组成圆钝状塔形花序,小穗通常有2~3花;萼筒漏斗状,5浅裂,裂片干膜质,白色;花瓣5,蓝紫色,雄蕊5;雌蕊子房上位,花柱5,柱头丝状。果实倒卵形,黄褐色。 (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1177页.2391条图)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及草甸盐土上。分布于中国东北及内蒙古、新疆等地。。【化学】: 根含各种黄酮体杨梅树皮甙(Myricetrin)、芒香甙、杨梅树皮素鼠李糖葡萄糖甙、杨梅树皮素、异鼠李素(Isorhamnetin)、槲皮素,杨梅树皮素甲醚、四羟基黄酮(Tetrahydroxyflavone)[1],花色素醇(Cyanidol)、鼠李糖甙、飞燕草素醇(Delphinidol)等[2]。 参考文献 [1] CA 1964;61∶11012c [2] CA 1964;60∶14743f 【药性】: 性味 苦、咸,温。 《新疆中草药手册》:“甘,平。” 功效 止血,温中健脾,滋补强壮。 主治 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痔疮出血,胃溃疡,脾虚浮肿。 《新疆中草药手册》:“止血散瘀。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宫颈癌及其它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血淋,湿热便血,痔疮下血,血热月经过多:补血草15~30g,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