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钵相传
衣钵:特指僧尼穿的袈裟和盛饭的器具。 原指禅宗师父授与徒弟衣钵,表示徒弟已继承师父的道法。语本《旧唐书·神秀传》“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后指师徒之间以技术、学问相传授。金·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卷四十:“鲁直开口论句法,此便是不及古人处,而门徒亲党以衣钵相传,号称法嗣,岂诗之真理也哉!”也比喻前人的学术思想或艺术手法对后人的影响。 苏渊雷《〈袁中郎全集〉序》:“后来如卮言日出的庄周和衔杯责子的陶潜以及唐之白居易,宋之苏轼等,都是衣钵相传的一系。” 也作【衣钵相承】。 郭沫若《韩非子的批判》:“韩非书中屡次引用申子,正表明其衣钵相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