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不主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不主义sānbù zhǔyì指在人民内部的思想政治生活中对不同意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这是60年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口号。例如:“毛泽东同志多年提倡的正确区别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针、‘双百’方针、‘三不主义’,也得到了认真的正确的实行。”(《邓小平文选》(1975—1982)208页,人民出版社,1983)“在这样地讨论过程中,完全可以畅所欲言,生动活泼,各级组织应当遵照我们党倡导的正确对待思想认识问题的方针,实行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人民日报》1987.2.15) 三不主义 三不主义sānbùzhǔyì三不,即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三不主义,指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采取民主手段,不能采取压制、打击的手段。 ☚ 三笔字 三步走 ☛ 三不主义 “三不主义”邓小平在1978年提出的关于理论工作和文艺工作应贯彻的重要方针之一,这一方针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定。邓小平指出:“无论如何,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定要坚决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定要坚决执行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的方针,一定要坚决执行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针。这些都是三中全会决定了的,现在重申一遍,不允许有丝毫动摇。”(《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169页)“三不主义”方针的提出,为理论宣传和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显示出理论研究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权利,受到党和国家应有的重视。后来,邓小平又把它引申为党内民主政治生活的一个原则。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创造民主的条件,要重申‘三不主义’”。“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采取民主手段,不能采取压制、打击的手段。”“三不主义”方针的提出和实行,对恢复和发展党的民主传统,起了指导性的作用。从邓小平提出这一方针以来,各级党组织坚决贯彻执行,广大群众思想活跃,畅所欲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 《三上桃峰》事件 三里五界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