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衣
《广韵》于既切,去未,影。 ❶ 穿 (衣服)。《庄子·盗跖》:“不耕而食, 不织而衣。”《资治通鉴·秦昭襄王五十二年》:“衣三属之甲, 操十二石之弩。”{张难先}《湖北革命知之录·都督府之组织设施及人选》:“都督衣军服, 由文武百寮拥护出府。” ❷ 谓给人穿上衣服。《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 载寝之牀, 载衣之裳, 载弄之璋。”《新唐书·孙伏伽传》:“近太常假民裙襦五百称, 以衣妓工, 待{玄武门}游戏。”{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异犬》:“骑者怜其遭, 衣而送之家。” ❸ 覆盖。《易·繫辞下》:“古之葬者, 厚衣之以薪。”《汉书·刘向传》引此文, {颜师古}注:“厚衣之以薪, 言积薪以覆之也……衣音于既反。” ❹ 引申为裹扎。 {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裂裳衣疮, 手注善药。” ❺ 在物体表面包裹或涂抹。{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七·散粥施药》:“{嘉靖}二十年起, 朝廷每岁一月, 日散粥米二百石, 丸药六千囊。粥则人给一杓, 可三五口供也, 药则衣金者百丸, 并符篆汤方各一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