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行刑时令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行刑时令说 封建统治者按阴阳五行转化的理论而制定的法律制度。阴阳五行家认为天地间有阴阳二气,阴阳的消长造成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阳始于春,盛于夏,因此春夏之时万物生长、发展,体现了上天的好生之德。春喜夏乐,顺应天意,统治者在春夏之时应大兴礼乐教化,广施仁义,使万民喜乐。此时,应停止实行死刑,以免损伤阳气,违背天意。春夏由此成为停刑的时令。阴始于秋,盛于冬。因此,秋冬之时万物萎缩,收敛,体现了上天的威严。“阴,刑气也”。秋忧冬悲,顺应天意,统治者在秋冬之时应行阴政,其中包括刑杀。秋冬由此成为行刑的时令。先秦时,孟秋开始行刑,汉代以秋冬两季为行刑时令,唐代以后,秋分至立春前为行刑时令。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