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读三国志》 - 唐·李九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读三国志》 - 唐·李九龄
[唐]李九龄 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 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 李九龄,洛阳人,唐末进士。入宋,登乾德二年进士第三人。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用历史事实,阐述了治国的根本在于人才的得失,说明人才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安危,很富有哲理启示。 “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这两句诗揭示了“治国”与“任人”的道理。自有国家以来,兴隆昌盛,就因为得到贤人。有了贤人,必见其效,国家政权的稳固,赖于贤人的辅佐,他们好比国家的栋梁,撑起了江山的大厦。这些人的才智在治理国家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反之,误用了庸人,失去了贤人,国力势必衰弱。由此可知,国之兴衰安危,并非什么历史的循环往复。李商隐在《行次西效作一百韵》一诗中也持有同样的观点:“又闻理与乱,系人不在天”,意思是说,国家的安定与混乱,在于人的治理而不在于天。这是重视人才的进步意识。 为了证实上述两句诗述理的正确,诗人便以史鉴今:“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武侯,即诸葛亮,刘禅继位,封为武乡侯。周瑜,字公瑾,孙权部将。这两个人在蜀吴联合抗魏上充分显示了才智的超群盖世,大破曹操于赤壁,就是有名的历史故事。可是待到诸葛亮殁落,周瑜作古后,蜀吴两国或灭或降,其理从中正自可明见:贤才的至关重要,得贤与失贤就会使国家的面貌大不一样。杜甫深知这一点,在《蜀相》一诗中赞扬了诸葛亮过人的才德和他尽心尽力为刘备父子效力的精神:“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茅庐频频请他筹划天下大计,两朝老臣为开国济世呕尽心血,一个国家如果更多地出现诸葛亮式的时贤,何愁不能治国安邦? 今天我们读了李九龄的这首诗,仍有借鉴意义,细细品味,可大获教益。 《读三国志》 - 唐·李九龄
[唐]李九龄 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 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 李九龄,洛阳人,唐末进士。入宋,登乾德二年进士第三人。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用历史事实,阐述了治国的根本在于人才的得失,说明人才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安危,很富有哲理启示。 “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这两句诗揭示了“治国”与“任人”的道理。自有国家以来,兴隆昌盛,就因为得到贤人。有了贤人,必见其效,国家政权的稳固,赖于贤人的辅佐,他们好比国家的栋梁,撑起了江山的大厦。这些人的才智在治理国家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反之,误用了庸人,失去了贤人,国力势必衰弱。由此可知,国之兴衰安危,并非什么历史的循环往复。李商隐在《行次西效作一百韵》一诗中也持有同样的观点:“又闻理与乱,系人不在天”,意思是说,国家的安定与混乱,在于人的治理而不在于天。这是重视人才的进步意识。 为了证实上述两句诗述理的正确,诗人便以史鉴今:“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武侯,即诸葛亮,刘禅继位,封为武乡侯。周瑜,字公瑾,孙权部将。这两个人在蜀吴联合抗魏上充分显示了才智的超群盖世,大破曹操于赤壁,就是有名的历史故事。可是待到诸葛亮殁落,周瑜作古后,蜀吴两国或灭或降,其理从中正自可明见:贤才的至关重要,得贤与失贤就会使国家的面貌大不一样。杜甫深知这一点,在《蜀相》一诗中赞扬了诸葛亮过人的才德和他尽心尽力为刘备父子效力的精神:“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茅庐频频请他筹划天下大计,两朝老臣为开国济世呕尽心血,一个国家如果更多地出现诸葛亮式的时贤,何愁不能治国安邦? 今天我们读了李九龄的这首诗,仍有借鉴意义,细细品味,可大获教益。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