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血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血藤 【概况】: 异名 大血藤(《草木便方》),活血藤(《天宝本草》),紫金血藤(《重庆草药》),气藤(《贵州草药》),香石藤、铁骨散、小血藤(《云南中草药迭》)。 基源 为木兰科五味子属植物翼梗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的藤茎或根。五味子属全世界约25种,中国约20种。 原植物 翼梗五味子Schisandra henryi C.B.Clarke(S.hypoglauca Lévl.),又名峨眉五味子(《四川中药志》)。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又名大血藤(湖北、四川),红铃子(浙江、江西),山包谷(云南),五香血藤(贵州)。 历史 《图经本草》载:“五味子今河东陕西州群尤多,杭越间亦有之。”按所述其分布区与华中五味子产地相符。 形态 翼梗五味子为落叶木质藤本;当年生幼枝淡绿色,五棱,棱上有翅膜,无毛,被白粉;老枝紫褐色,方形至圆柱形,有狭翅或无翅。叶互生,近革质,宽卵形或近圆形,长9~11cm,宽5~8cm,顶端渐尖或短尾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有疏锯齿,两面被白粉;叶柄长2.5~5cm。花单性,雌雄异株,单生于叶腋,黄绿色,直径约1.5cm;花梗长4~5cm;花被片6~7;雄蕊28~40;雌蕊群近球形,心皮约50。聚合果4~14.5cm;浆果15~45,圆球形,红色,长约4~5cm。(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802页,图1603) 华中五味子与冀梗五味子相似,其区别点为;当年生幼枝圆柱形,无明显的棱和翅;叶两面绿色,下面有毛,雄蕊10~15;雌蕊心皮30~50;桨果近球形,长6~9cm。(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802页,图160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林中或林缘。 翼梗五味子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华中五味子分布于华中和西南。山西、陕西、甘肃。 。【生药】: 采集 3~6月间,砍取藤茎,锯段晒干。 鉴别 藤茎圆柱形,粗壮,少有分枝,一般锯成长30~60cm的段落,直径2~6cm;表面棕褐色微带黄色,粗糙。质坚实,木质性强,切断面皮部棕红色或棕紫色,与木心紧密结合,木心坚硬,淡棕红色,有多数排列散乱的细孔。 气味微弱。以条大、色红身干、无杂质者为佳。 药材主产于四川、贵州。 。【药性】: 性味 辛、酸,温。 ❶ 《草木便方》:“温。” 功效 养血消瘀,理气化湿。 主治 劳伤吐血,肢节酸疼,心胃气痛,脚气痿痹,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❶ 《草木便方》:“入血分,破瘀生新。疗损伤积血,止痰血,鼻衄,膨胀,金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 使用注意 《四川中药志》:“血虚气弱的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重庆草药》:“治劳伤吐血,喉头发痒,腰痛:大血藤30g,龙胆草15g,血胆9g。泡开水服。” ” 单方应用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风湿关节痛、脉管炎:血藤60g,煎水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