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蟾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蟾酥 中药名。 见《本草衍义》。别名:蟾蜍眉脂、蟾蜍眉酥、癫蛤蚂浆、蛤蟆浆。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melanostictus Schneider等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夏、秋季捕得蟾蜍后,将体表洗净,晾干,然后刺激其耳后腺及皮肤腺,使之分泌浆液。浆液须盛于瓷器内,忌与铁器接触,否则易变黑色;并须立即加工,以免时间过久而变质。将浆液用铜筛滤净泥土及杂质,刮入圆形的模型中晒干,干燥后成扁圆形团块或棋子状,统称为“团蟾酥”或“团酥”。 加工时,应注意勿使浆汁染入眼中,以免发生肿痛,如已染入,可用紫草汁洗涤,有消肿之效。干燥的蟾酥呈扁圆形团块状、饼状、棋子状或片状。 表面光亮,有的不平而具有皱纹,淡黄色、紫红色或棕黑色。 团块状或饼状者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茶褐色,如胶质状而有光泽。 片状者质脆易折断,红棕色,半透明。气微腥,嗅之作嚏,味麻辣。 遇水即起泡沫,并泛出白色乳状液;用锡纸包碎块少许,烧之即熔为油状。以质明亮、紫红色、断面均一、沾水即泛白色者为佳。产河北、山东、四川、湖南、江苏、浙江等地。酒蟾酥:取蟾酥块捣碎,置磁盆中加入白酒浸渍。时时搅动,至全部溶化成稠膏状,取出置盆中,放通风洁净处晾干,碾成细粉(每蟾酥10斤,用白洒20斤)。乳蟾酥:系用鲜牛奶浸渍,制法同上。 但夏季炎热时不宜采用,因易于酸败(每蟾酥10斤,用鲜牛奶20斤)。味甘辛,性温,有毒。 入足阳阴,少阴。解毒,消肿,强心,止痛。治疔疮,痈疽,发背,瘰疬,慢性骨髓炎,咽喉肿痛,小儿疳积,心衰,风、虫牙痛。《本草纲目》:“治发背疔疮,一切恶肿”。 外用:研末调敷或掺膏药内贴患处。内服:0.015~0.03克,多入丸、散用。孕妇忌服。外用时注意不可入目。 ❶ 治喉痹:皂角、草乌头各等分。研细末,用蟾酥调合为小丸(小豆大)。每研1丸,点患处(《吉林中草药》)。 上药和研为丸如麻子大,每用1丸。以绵裹于痛处咬之,有涎即吐却(《圣惠方》)。 为末,合捣丸绿豆大,每服1~2丸,豆淋酒下(《圣惠方》)。蟾蜍浆液成分复杂;含有蟾蜍精等系列化合物。此类物质皆有强心等作用,在化学上属于甾族化合物,在C17上再接-α-吡喃酮基,此种骨架成分总名蟾蜍二烯内酯,是蟾蜍浆液、蟾酥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蟾蜍它灵、华蟾蜍精、华蟾蜍它灵、远华蟾蜍精、蟾蜍灵、日本蟾蜍它灵、去乙酰华蟾蜍它灵、惹斯蟾蜍甙元、华蟾蜍它里定、蟾蜍它里宁、华蟾蜍精醇、沙蟾蜍精、异沙蟾蜍精、去乙酰华蟾蜍精、去乙酰蟾蜍它灵、蟾蜍它里定,即嚏根草甙元、惹斯蟾蜍精等。 中国蟾蜍蟾酥中分出的华蟾蜍毒素,酸解后产生华蟾蜍精、辛二酸和精氨酸。尚分出肾上腺素、胆甾醇、辛二酸。 辛二酸可与蟾蜍甙之结合,从蟾酥中曾分离华蟾蜍精、惹斯蟾蜍甙元、蟾蜍灵和日本蟾蜍它灵的3-辛二酸酯。蟾蜍浆液及蟾酥中的甙元,都是有明显药理作用的甾族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甾族化合物如胆甾醇、它与无明显β-谷甾醇、菜油甾醇、7α-羟基胆甾醇,合称为蟾蜍甾族化合物。蟾蜍浆液及蟾酥中还有一定药理作用的吲哚系碱类成分。氨基酸除精氨酸外,尚有γ-氨基丁酸及两种精氨酸衍生物,也含一些肽类。药理实验表明❶ 强心作用:蟾酥毒有洋地黄样作用,小剂量能加强离体蟾蜍心脏收缩,大剂量则使心停于收缩期。从国内外10种蟾蜍分离出有强心作用的化合物约20种,对其化学结构与作用的关系已有研究。 ❷ 对呼吸、血压的作用:蟾蜍灵、华蟾蜍精、惹斯蟾蜍甙元、华蟾蜍它灵及日本蟾蜍它灵静脉注射,均可引起麻醉兔的呼吸中枢兴奋和血压上升。 蟾蜍皮提取物对小鼠肉瘤180,兔B.P.瘤有效,延长患精原细胞瘤、腹水癌和肝癌小鼠的生存期,增强网状内皮细胞功能。试管中对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蟾蜍特宁对X射线局部照射的豚鼠脱毛具有保护作用。 中药六神丸具强心、收缩冠状动脉、升高血压、抗炎及抑制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主要与其中所含的蟾酥有关。临床用于❶ 治疗心力衰竭:以蟾酥4~8毫克(装胶囊),饭后用冰开水送服,日服2~3次。 毒性反应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及呕吐等胃粘膜刺激症状,减小剂量后症状减轻。 强心作用与洋地黄相似,其优点是无蓄积作用,作用快,利尿作用较洋地黄显著。 ❷ 治疗骨关节结核及慢性骨髓炎瘘孔:口服蟾酥每日3次,每次5毫克,饭后服用,连服至瘘孔闭锁后再巩固1~2个月。 疗程8~26天,注射总量为30~100毫升。多数病人采用2%蟾酥香油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天1~2次,每次2毫升。 ❹ 用于表面麻醉:用1%蟾酥溶液2~3毫升作粘膜涂布,或0.5毫升局部喷雾,麻醉有效期长,用药后无中枢毒副症状,血压、呼吸、脉搏等均无改变。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