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茵陈蒿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茵陈蒿汤 【方源】: 《伤寒论》。 【异名】: 茵陈汤(《外台》卷四引《范汪方》)、涤热汤(《圣济总录》卷六十)、大茵陈汤(《准绳·类方》卷五)、茵陈栀子大黄汤(《济阳纲目》卷三十四)、茵陈大黄汤(《症因脉治》卷三)。 【组成】: 茵陈六两 栀子十四枚(擘) 大黄二两(去皮) 【用法】: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煎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功用】: ❶ 《准绳·伤寒》:利小便,退黄逐热。 【主治】: 湿热黄疸,面、目、一身尽黄,黄色鲜明,腹微满,口渴,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沉数者。 ❶ 《伤寒论》: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 【方论选录】: ❶ 《普济方》:小热之气,凉以和之,大热之气,寒以取之。茵陈、栀子之苦寒,以逐胃燥;大黄之苦寒,以下瘀热。 【临证举例】: ❶ 传染性肝炎 《上海中医药杂志》(1957;8∶19):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传染性肝炎20例,初步观察,对传染性肝炎的黄疸消失,速度较快。20例中,服药后第一周末即有12例黄疸指数减至50~80%,占60%,此与茵陈蒿汤之清热利湿——利胆、利尿等作用有关。肝功能之恢复,一般较慢,尤以麝香草酚浊度试验与絮状试验之变化较少。服茵陈蒿汤无任何副作用。 【现代研究】: 保肝作用 《山西医药杂志》(1975;3∶19):本方用于因四氯化碳致成的大白鼠急性肝损伤的实验中,能不同程度地减轻肝细胞的肿胀、气球样变、脂肪变及坏死,使肝细胞内蓄积的糖原与核糖核酸含量有所恢复或接近正常,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下降,由此证明本方具有治疗肝炎和退黄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