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白绢病
花生的一种真菌病害。 病原菌是半知菌亚门的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病茎基部暗褐色软腐,侧枝下垂,小叶失绿,终至干枯脱落。 土壤湿度大时,病部覆盖一层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并可延及周围土表,在菌丝层中形成许多初白色、渐变黄褐色至黑褐色的油菜籽状小菌核。 后期病部溃解,皮层脱落,残留纤维组织,病茎易折断。 病菌环绕茎基部可致整株枯死。病菌发育适温31~32℃,以菌核、菌丝体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经农事活动、流水等传播,种子也能带菌。 高温多雨有利于发病。地下水位低、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和轮作地发病轻。珍珠豆型小花生较大粒花生发病重。 可采取轮作、深耕改土、清洁田园卫生和施用药剂等防治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