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牡丹根
【概况】: 异名 臭枫根(《植物名实图考》)。 基源 为马鞭草科大青属植物臭牡丹的根。 原植物 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 余项参见“臭牡丹”条。 。 【生药】: 采集 9~10月采挖根,晒干。 【化学】: 含抗病毒成分[1]。 附 茎、叶含乳酸镁、琥珀酸、硝酸钾、香草酸、茴香酸[2]。 参考文献 [1] CA 1973;78∶55310s [2]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06 【药性】: 性味 辛、苦,温。 ❶ 《分类草药性》:“微苦。” ❷ 《福建民间草药》:“辛,温。有小毒。 ” ❸ 《陕西中草药》:“苦、辛,平。” 功效 行气健脾,祛风平肝,消肿解毒。 主治 崩漏,白带,头晕,虚咳,高血压,风湿痛,脚气,荨麻疹,痈疽,痔疮。 ❶ 《植物名实图考》:“煎洗脚肿。煮乌鸡同食治头昏,亦治毒疮,消肿止痛。 ” ❷ 《草木便方》:“清热,补气,健脾。治虚劳骨蒸,气肿,黄疸,脚弱。” ❸ 《分类草药性》:“健脾补气。治白浊,咳嗽。 炖乌骨鸡服,大补中气。” ❹ 《天宝本草》:“补肺肾两虚,治头晕。” ❺ 《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强壮剂。治虚弱,浮肿,消膨胀,治腹痛。 又可通经、治妇女血崩。” ❻ 《四川中药志》:“治脚气,虚咳。” ❼ 《陕西中草药》:“行气活血,祛风平肝,消肿解毒。治崩漏,白带,月经不调,头晕目眩,高血压,风湿头痛,疝气、脱肛、痔疮,痢疾,痈疽疮毒,毒蛇咬伤。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8g(鲜品30~60g);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痢疾,漆疮:臭牡丹根15~30g,水煎服。” 食疗 ❶ 《江西民间草药》:“治头昏痛:臭牡丹根15~30g。水煎,打入鸡蛋2个(整煮),去渣,食蛋及汤。” ❷ 《江西民间草药》:“治大便下血:臭牡丹根15~30g,猪大肠不拘量。同炖汤服。 ” ❸ 《江西民间草药》:“治风湿关节痛:臭牡丹根30~45g。酒水各半煎,两次分服。或同猪蹄筋60g:炖汤服。” ❹ 《江西民间草药》:“治瘰疬,跌打损伤:臭牡丹根120g,烧酒500g,同封浸(16天可服)。每日饮酒30~60g。” ❺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荨麻疹:鲜臭牡丹根60g,煎汁,加鸡蛋3只,煮食,连服数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