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胡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胡适 【生卒】:1891—1962 【介绍】: 诗人、哲学家、古典文学史家。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904年春去上海入梅溪学堂,后转入澄衷学堂、中国公学。1910年考取第二期留美官费生赴美,先入康乃尔大学农科学院、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文科,追随杜威,深受资产阶级实验主义哲学影响。1917年1月在《新青年》杂志二卷五期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不主义”的文学改良主张,并率先创作白话新诗,推动了“五四”新诗革命。1917年7月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后陆续发表文章,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遂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中有较大影响的人物。以后思想日趋倒退,转向封建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营垒。1923年与徐志摩等组织新月社。1928年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院院长。1930年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1932年与蒋廷黻、丁文江创办《独立评论》,支持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等反动政策,并提出文化上全盘西化的主张。1938年至1942年出任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1942年返国,任行政院最高政治顾问。1945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6年当选为蒋介石政府“国大”代表、主席团主席。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1957年11月,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一生在文化领域活动十分广泛。他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方面都独树一帜,是现代中国文化界一位有代表性的人物。其主要著作有《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