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集校】: 洪兴祖: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朱熹: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 黄省曾、朱多煃、庄允益:同洪本。 明繙宋本:同朱本。 汪瑗:背夏 刘师培:《旧事》引夏口作下浦。 刘永济:思疑息之譌,西息,西至辰沅迁所而息也。上云:“来东”,来自东也。下云:“江与夏兮不可涉”,又云:“至今九年而不复”,则居于迁所之时甚久也。本篇曰“东迁”,曰“西浮”,曰“南渡”,《抽思》篇曰“南指”,曰“南行”,《怀沙》篇曰“北次”,皆属行程言,此云“西息”,则行至迁所之词,故有哀故都之日远之言也。《诗·汉广》:“不可休息。”《释文》:“息本作思。”杨倞注《荀子》“辨而不諰”,引诗此文,证思、息二字形近易譌,是也。 姜亮夫:夏浦,《渚宫旧事》引作下浦。 苏雪林:刘氏不知屈原发自郢都係沿大江而赴陵阳。陵阳在东,夏浦在西,背夏浦,就是离开了夏浦,也可説将夏浦抛在背后,回首盼望一日远似一日的郢都,故曰“西思”,怎可改爲“西息”呢?。【集释】: 王逸:背水嚮家,念亲属也。 远离郢都,何辽辽也。 朱熹:时未过夏浦也,故背之而回首,西乡以思郢也。 汪瑗:浦,水中之沙州也。背夏浦,谓已过夏浦,而在己背后也。 西思,谓渐近所迁之东方,而郢都又在于西矣,故曰背夏浦而西思。思者,默念深想之意,非回首顾望之谓也。此时盖已过夏水,出洞庭,入大江久矣,故都之日远矣,故哀思之深而 钱澄之:此是已过夏浦也,以故都地势论之,夏浦在东,故背夏浦,乃西向而思,思郢也。 迹渐远郢,而魂仍恋郢也。 王夫之:夏浦,汉渚也。 此上皆追忆郢都之辞。 林云铭:背,违也。夏浦,卽夏口之浦。故都在东迁之西,故曰西思。言神欲往而身爲所繫,归路 张诗:今则夏水之浦,反在吾背。 而吾则渐东,郢都渐西。 是以思之而哀其日远耳。 蒋骥:浦,水涯也。夏水东逕沔阳入汉,兼流至武昌而会于江,谓之夏口。 背夏浦,则过夏口而东,去郢愈远矣。西思,指郢都言。 奚禄诒:已来东,则夏口在背之西,故都更西矣。 戴震:背夏浦西思者,未至夏浦,回首 裴回故都,不忍径去也。 胡文英:夏浦,江夏之浦也。以旣出汉江而言之也。 刘梦鹏:夏浦,卽夏首。 由江小口别通爲夏,故变首言浦。前之西浮舟过夏首,今之运舟复背而下。 胡濬源:背,违也。非未过夏浦也。 渐远之哀,已明言不忘返。 马其昶:远,云阮反。《史记》:秦伏兵武关,楚王至则闭武关,遂与西至咸阳。此曰西思,思咸阳也。前曰东迁、曰来东、思夏浦也,此则背夏浦而西思矣。哀故都之日远,窜逐之臣,虽欲悟君以反怀王,不可得也。 沈德鸿:夏浦,前日所 高亨:夏浦,卽夏水的边。 背向夏水的边,心裏想著西方。 姜亮夫:夏浦,浦水涯也。夏水东径沔阳而入汉,合流而至武昌,会于江,谓之夏口。背夏浦,盖过夏口而益东矣。 西思者,回首向西而思念乡国,言人已投东,而心则西思,卽《诗·东山》我心西悲之义。故都,指郢言。故都犹言故乡、故国耳,不作旧都解。日远,自郢发而东,今已过夏口,故曰日以远也。 马茂元:背,作动词用,卽离 西思,指西思郢都,与前“来东”相应。因爲离开夏口,转向洞庭,离郢都就愈来愈远了。 所以下句説“哀故都之日远”。 沈祖緜:夏浦今汉口,古名夏口。 屈子先由郢至夏浦,再由夏浦浮江至湘沅,不由郢 故都之故,犹上文之故 刘永济:此则已到迁所了。屈子由湖入沅,逆溯而西,以至溆浦,故曰西息,至迁所而息也。(《屈赋音注详解》) 陈子展:夏浦,见于《图书集成》一一八七者:夏浦,江自夏水以下,多有此名,皆左迤也。《哀郢》云: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蒋天枢:行至夏浦时始决策,其时或有短暂停留,故特言“背夏浦”回望。《离骚》云“又何(谁)怀乎故都”,此则言“哀故都之日远”,彼此时间不同故心情亦异。故都,对新迁之陈而言。 日远,屈子“背夏浦西思”时及此后之长期情怀。 汤炳正:此时东向而行,故言“背夏浦”。(《楚辞今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