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广西日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广西日报 广西日报广西日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机关报。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融指导性、权威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为一体。 ☚ 南国早报 当代生活报 ☛ 广西日报 广西日报早在1949年9月,中共广西省委在武汉成立时,就抽调干部筹办《广西日报》。建国后于1949年12月3日在桂林创刊,系中共广西省委机关报。省会改设南宁市后,1950年1月22日,迁至南宁市出版。50年代初,全社有干部、工人近300人,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的新闻队伍。1958年3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广西日报》为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机关报。该报现有行政、业务机构共16个处、部、室。版面是对开四版日报。一版为要闻,设有“百字新闻、“红水河浪花”、“今日话题”、“新闻分析”、“星期杂谈”等栏目;二版为地方综合版,设有“科技兴桂”、“农科知识”、“企业短波”、“农村工作简讯”等栏目;三版为专刊专栏版,辟有文艺副刊“花山”,学术理论专刊“论坛”、“党的生活”、“民族团结”、“文采风流”、“读者来信”、“漓水画刊”、“体育”等栏目;四版为时事版,设有“国际走廊”、“九州一叶”、“国际短波”、“新闻简报”等栏目。每天还有一定版面刊登工商等广告。目前,报社有干部、职工共580人,其中干部308人,工人272人。在干部中有主任编辑、主任记者40人,编辑、记者、会计师、经济师、医师、工程师、馆月等100多人,报纸发行29万多份,对广西的两个“文明”建设起了推动作用。 ☚ 建国后广西新闻事业 南宁晚报 ☛ 广西日报 广西日报社址在南宁市民主路。为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机关报。1949年12月创刊。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报纸。及时传播国内外重要新闻,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自治区各族人民在四化建设中的成就。反映侨乡新貌,边寨风情和军民并肩保卫疆土的战斗生活;介绍以闻名天下的桂林山水为代表的广西秀丽风景、名胜古迹。设有“花山”、“漓水”、“读者来信”、“国际走廊”、“今日话题”、“人物新闻”、“今日市场”、“农科知识”、“科教园地”、“文体天地”、“历史上的今天”等专版专栏。 ☚ 河南日报 安徽日报 ☛ 广西日报 《广西日报》1937年4月1日在原《桂林日报》的基础上创刊,1944年9月15日日军侵桂前停刊,1945年10月15日复刊,出版到1949年11月21日。铅印,原来每日出四开四版一张,抗战爆发后外地报纸相继迁来桂林,有了竞争对手,该报遂于1938年11月改出对开四版。社址在桂林环湖北路,为广西省政府的机关报,报头为李宗仁题字,报头下面是“总理遗嘱”,再下面是“本省新订标语”。初期,外勤记者有哈庸凡、肖钟琴(女)、谢启道、李雪坦。1936年6月上旬,该报以较多版面报道了纪念广西“六·一”运动一周年的活动消息和纪念文章。报社社长最初是韦永成(第五路军政训处长,曾先后任南京、桂林《民国日报》社长,李宗仁的亲戚),以后先后为韦贽唐(广西绥靖公署政治部副主任,兼),黎蒙(原香港《珠江日报》社长),黄朴心(广西省政府教育厅长,兼),石兆棠(原广西大学教授),李微(原广西省政府编辑室主任),张洁(原三青团广西支团部的宣传股长,后任广西日报柳州版社长)和韦晓萍(从南京调整来),发行人兼经理陈雪涛,总编辑先后有莫宝铿、俞颂华、莫乃群、叶启芳、侯桂炎、秦铨中等。工作人员中有刘火子(采访主任)、陈子涛(采访副主任,后成为“文萃三烈士”之一)、胡乃琨、严杰人、姚苏凤等。艾青、陈芦荻、韩北屏、陈闲等人均担任过副刊主编。 ☚ 广报 民众通讯社 ☛ 广西日报 《广西日报》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机关报。它的宗旨是: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成就,传播经济信息和科学文化知识,报道国内、国外的时事、新闻。1949年12月3日在广西省桂林市创刊。对开四版,日刊。1958年1月12日,毛泽东同志给当时的广西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写了一封关于办好《广西日报》的指示信。信中指出:“一张省报,对于全省工作,全体人民,有极大的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1958年3月5日《广西日报》成为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的机关报。“文化大革命”期间,《广西日报》被迫停刊。1968年8月《广西日报》成为自治区革委会机关报。1971年10月7日《广西日报》恢复为自治区党委机关报。第一任社长史乃展,总编辑郭毅生,现任社长兼总编杨志庆。社址为南宁市民主路。 ☚ 上海国际展望传播中心 广西大学新闻系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