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广西民族学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广西民族学院创建于1952年3月19日,原为中央民族学院广西分院,次年更名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年始用现名。“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停止招生5年,粉碎“四人帮”以后恢复招生。广西民族学院由创建初期的只轮训政治干部和培养初级人才发展到现在,已设有16个专业7个系二个部,即政治系、历史系、中文系、外语系、数学系、预科部、干训部。另设有5个科研机构:民族研究所、广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所、广西古籍研究所、铜鼓青铜文化研究所、世界语研究所。近年来出版著作46部,并编辑出版《广西民族学院学报》。校址在广西省南宁市。 广西民族学院 广西民族学院成立于1952年3月19日。位于南宁市西郊,始称中央民族学院广西分院,1953年2月改称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年3月15日定名为广西民族学院。学院设有大学本科政治、历史、汉语言文学、少数民族语文文学、外语、数学、物理、化学8个系;有政治教育、中共党史、行政管理、汉语言文学、壮语言文学、历史、文书档案、英语、法语、越南语、老挝语、泰语、数学、物理、化学、应用化学、民族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等18个专业;还有工商企业管理、瑶语、应用数学、电工电子技术4个专业班。8个系各专业分别设四年本科和二、三年专科。有4个部,即干部轮训部、大学预科部、中学部、函授部。学院有教职工1050人,壮族教职工占40%,专任教师500多人。有教授12人,副教授131人,讲师250人;在校学生3000人,少数民族学生占90%以上,其中壮族学生占64%。学院在长期办学中逐步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重视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勤奋、严谨的学风和高尚的品德、情操;重视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语文、风俗和习惯。学院设有民族研究所、广西古籍研究所、民族心理研究所、铜鼓和青铜文化研究室、世界语研究室等10个学术研究机构。先后参与编写《中国百科全书民族卷》、《壮族简史》等一批著作,出版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瑶族文学史》、《壮族历史人物传》、《太平天国起义前的广西社会》等一批专著和教材。学院的民族学、自然科学学者与广西博物馆、中国科技大学的考古学、自然科学专家一道,运用现代手段研究铜鼓铸造的矿料来源的遗址,首次探明了广西北流型铜鼓的铸造遗址,填补了铜鼓文化研究的空白。学院先后与美国北依阿华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约克学院、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建立了人员和学术交流关系;派出教师到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国留学、进修、讲学;聘请了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国的专家、教师来院讲学、任教,开始接受学习汉语、壮文和研究壮族历史、文学的外国留学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对外开放单位之一。 ☚ 西江学院 广西中医学院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