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纽约中华公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纽约中华公所 美国华侨团体。1883年成立,1890年向美国纽约州立案。辛亥革命后,一度改称纽约中华会馆,后又恢复原名。1932年制定公所章程,1947年加以修订,沿用至今。其宗旨为:“组织侨众,团结侨群,发振侨务,排解侨界纠纷,增加华人福利,提高华人地位,沟通中美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精神,提倡公益,举办慈善事业”。设主席1名,华、英文书记各1名,以及庶务、财政、议员等职务。辛亥革命后,主席一职分别由联成公所和宁阳会馆轮流担任。早期任此职者,先后有张玉泉、余宝航、李宝璜、陈焕章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则有梅哲之、李翘英、刘恩初、梁声泰等。1953年,筹款建立新楼。在纽约和全美各地筹得近百万美元。1962年新建中华大厦落成,次年正式开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