竽瑟狂会,鸣鼓些。
【集校】: 唐《文选集注》本:竽瑟狂会, 鸣鼓些。 校语:五家本狂爲併。 《文选》五臣本、尤本:同唐本。 《文选》六臣本:竽瑟会, 鸣鼓些。 洪兴祖:竽瑟狂会, 鸣鼓些,校语: 一作嗔,一作填。 《文选》作槙。 朱熹:同洪本。 校语: 一作填。 黄省曾、朱多煃、庄允益:同洪本。 明繙宋本:同洪本。校语亦同。 。【集释】: 王逸:狂犹并也。 ,击也。言衆乐并会,吹竽弹瑟,又 击鸣鼓,以进八音爲之节。 李周翰:狂,并也。 ,击也。 《文选集注》:陆善经曰:狂会,衆声卒会而合曲也。 洪兴祖: ,徒年切。 ,田、殿二音。《集韵》:嗔,音田。 引《诗》:振旅嗔嗔。 朱熹:狂,犹猛也。 ,急击如投掷之势者也。 陈第:竽瑟,吹竽弹瑟也。 狂,犹猛也。 ,急击也。 王夫之:狂会,竞奏也。 ,与填通,鼓声。 林云铭:狂,猛。会,并作也。 ,击也。以鼓节音。 蒋骥: ,击鼓也。 屈复:狂,犹猛也。损,急击如梭掷之势者也。或:损当是慎之误。 胡文英: 音尘。狂会, 啰杂遝其声也。 ,鼓声之殷也。 王闿运:槙当作填,鼓声也。 刘师培: 鸣鼓些( 一作嗔,一作填,《文选》作槙),《注》: :激清声也。案《文选·荐禰衡表》注、《咏霍将军北代诗》注引《注》并作:激楚,清声也,此脱楚字。 王泗源:狂字不可通。王注“犹并也”,并非任意。 朱注“犹猛也”,猛会难通,看王注,疑狂原是注字。 如水灌注,所以解犹并也。 注非即并意,故云犹。 ,音填,徒年切(先韵)。 王注:“ ,击也,言衆乐并会,吹竽弹瑟,又 击鸣鼓以进八音,爲之节也。” 虽动词,实关鼓音填然。 鸣鼓,大鼓。 《墨子·非乐上》:“撞巨锺,击鸣鼓。” 蒋天枢:竽,笙之大者。长古尺四尺二寸(楚尺已有发现),三十六簧。 瑟长七尺二寸,二十五弦。 鸣鼓,谓沉浊之鼓声亦起,与狂会之竽笙相应。《东皇太一》:“陈竽瑟兮浩倡。”于此见乐、舞、歌俱进入高潮时,竽笙在其中所起之作用。 何剑熏:“狂”无“并”义,当如字释。“会”,非会合之“会”,当训爲“节拍”。 《文选》嵇康《琴赋》:“激情响以赴会。”李善《注》:“会,节会也。”本篇之“会”字,当同此解。“狂会”,犹言急会,即紧急之节拍也。 汤炳正:竽、瑟,两种乐器。狂会,会,指合奏。 狂,形容演奏热烈。 ,犹填然,击鼓声。鸣,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