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竹红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竹红菌 【名称出处】:《新华本草纲要》 【概况】: 基源 为肉座菌科肉座菌属真菌竹红菌的子座。 原植物 竹红菌Hypocrella bambusae(B.et Br.)Sacc,又名竹小肉座菌、竹砂仁、竹果、竹花(云南)。 形态 子座近半球形,直径0.7~15mm,稀达20mm,新鲜时粉红色或浅肉色,较松软,干后变为灰黄色或红褐色,较坚硬,表面有不规则的喙状突起,内部粉红色至深红色。子囊壳单列,埋于子座外围,壳壁透明无色,子囊壳600~700×520~680μm;子囊细长,长350~430μm,直径16~20μm;子囊孢子蠕虫形,8个,右旋扭曲,长270~300μm,直径8~10μm,透明无色至微黄色,成熟后断裂成段,每段长20~30μm;侧丝长于子囊,顶端略膨大。 (图见《中国药用真菌》.10页,图4) 生境与分布 围生于箭竹属植物的节间或近节处。分布于云南。。 【生药】: 鉴别 取样品粉末适量,盛于索氏提取器中,以丙酮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点于硅胶(ME-RCKTy60)-1%草酸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95%乙醇(4∶1∶0.5·0.5)为展开剂,展开后,以甲醇-硫酸(1·1)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514) 【化学】: 含竹红菌甲素(Hypocrellin A)含量约为生药的2.5%[1,2]。 从提取甲素后的水溶液部分得到D-甘露醇得率约5%。 参考文献 [1] 中药通报 1981;6(5):29 [2] 科学通报 1980;25(24):1148 【药理】: 用纸片法研究竹红菌甲素的光敏特性,证明它对革兰氏阳性菌有很好的活性,而对革兰氏阴性菌无作用。 试验表明光敏反应必需有氧分子参加,说明竹红菌甲素是一种光动力学物质[1]。以对枯草杆菌抑菌圈大小表示光敏活性强度,并以外阴白色病变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进行竹红菌光敏物质的筛选,表明竹红菌甲素是光敏物质,在照光条件下具有抑菌活性和对外阴白色病变的治疗效果[2]。 参考文献 [1] 科学通报 1980;(24):1148 [2] 中药通报 1981;6(5):49 。【药性】: 性味 《中国药用真菌》:“微辛,涩。” 功效 祛风湿,止痛,滋补。 主治 风湿性关节炎,胃痛,外阴道白斑。 用法用量 内服:浸酒,每100g白酒浸泡5~6个;或炖肉。外用:提取液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