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Anna L.Strong

我为什么在七十二岁的时候来到中国(英汉对
照)
(美)安娜·路易
斯·斯特朗著
卫 平译
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回忆录:俄国人1949
年为什么逮捕我?它可能与中国的关系
(美)安娜·路易
斯·斯特朗著
陈裕年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
147页
斯特朗在中国李寿葆 施如璋主
三联书店1986年版342页
心向中国——斯特朗六次访华(美)特雷西·斯
特朗等著 王松
涛译
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
斯特朗与武汉
斯特朗从重庆返美
斯特朗在太行山上——纪念安娜·路易斯·斯
特朗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郭令析
王松涛译
李棣华
长江日报1985年8月4日
重庆日报1985年8月21、22日
人民日报1985年11月10日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美国民主和中国革命
斯特朗在广东
对中国革命作过贡献的著名外国记者(二)——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傅愫斐译
禤倩红
昆明师专学报1981年1期
希望1983年4期
新闻记者1984年2期
斯特朗采访毛泽东
斯特朗的六次访华
斯特朗采访毛主席
俞再林
陈继馨等
黄可风
新闻记者1985年11期
党史研究资料1985年11期
新闻研究资料1985年总31期

试论美进步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关于中
国革命的前期报道(硕士论文)
石小光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1985年
斯特朗在安徽采访的喜与怒
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
斯特朗(1885—1970)
新闻界名人:斯特朗(Anna Louise Strong)
(1885—1970)
陈春祺
毛泽东
谈方
志苑1990年4期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135页
中国革命史上的外国人物第278页
中国新闻年鉴(1985)第425页
走近毛泽东(一)——毛泽东与斯特朗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1885—1970)
斯特朗
斯特朗(1885—1970)
田景水
张功臣
任嘉尧
宋美珍
毛泽东与他的友人第302页
东方梦寻——旧中国的洋记者第102页
民国人物传第10卷第533页
来自异国的朋友——在中国有过特殊经历
的外国人第98页
对新中国怀着深切的爱
为中国的明天讴歌终生
国际知名女作家 女记者:斯特朗(1885—
1970)
赵峰风
王楚良
肖黎等主编
斯特朗在中国第340页
斯特朗在中国第335页
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个洋人第380页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1885—1970Anna Louise Strong

美国记者和作家,中国人民的朋友。早年从事儿童福利和社会事业工作。1921年去苏联,广泛介绍苏联的革命和建设。1925年首次来华访问。1927年到湖南农村采访。抗日战争时期,又两次来华采访。1946年访问延安,向国外发表了毛泽东关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谈话。1958年定居北京,主编《中国通讯》,向全世界热情报道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著有《战斗的西班牙》、《斯大林时代》、《中国人征服中国》等书。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1885—1970

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美国进步的新闻记者。一生中六次到中国旅行。每一次都是在中国革命发展的重大关头,把中国人民斗争的消息带给全世界。斯特朗1885年11月24日,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一个叫弗伦德的边疆小镇。父亲是个公理会牧师,对社会改革有强烈兴趣。母亲受到高等教育,对人权和种族平等也有坚定的信念。斯特朗毕业于奥伯林大学,1908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开始从事社会工作,成为在全国各城市办儿童福利展览的主要组织者,她刚好30岁那年,接受了华盛顿美国儿童事务局的一个职位,但不久她发现华盛顿和那里的官场生活十分无聊,就辞掉政府的职务,在母亲去世后,来到西亚图同她父亲一起工作。她作为进步分子的候选人,被选入西雅图教育局。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她认为这不符合美国人民的意愿,被免去在西雅图教育局的职务。她继续从事反战活动,为一个社会主义小报《西雅图每日号角》撰写文章。这家报纸仅仅办了9个月,它的印刷机就被当局捣毁了。以后,她在一家较大的工会日报《西雅图工会记事报》当特写编辑,由该报记者工会推举担当了西雅图中央劳工理事会代表。《西雅图工会日记报》是支持俄国革命的第一张美国报纸,这家报纸全力支持1919年西雅图工人总罢工。1921年,由于那些关于列宁和十月革命热情洋溢的报道的影响,她离开美国前往苏联,作为美友社委员会的代表进行她的一次访问。在1922年,她又以西雅图劳工理事会派到国际红色工会理事会的观察家身份,再度前往苏联。1930年,斯特朗在苏联创办和编辑了英文报纸《莫斯科新闻报》,通过这张报纸,她从不同角度报道了苏联的各个方面。在几乎30年的时间里,她把莫斯科作为自己常住之地。在这期间,她每隔一、两年就回美国一次,在那里发表演说,成为报道革命运动的世界著名记者。
1925年,斯特朗第一次来到中国。在广州,她报道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和著名的省港大罢工。1927年,她深入湖南农村地区,目击了毛泽东领导的革命斗争,根据1925年至1927年在该地区采访得到的材料,写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一书。1937年末,她来到山西八路军总部进行采访,在那里她见到了朱德总司令和其他军事首长。后来写的《人类的五分之一》一书,反映了那个时候共产党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时的乐观主义情景。1940年末,斯特朗从中亚乘飞机飞往蒋介石的首府重庆。她采访了蒋介石,会见了周恩来。1946年,斯特朗第五次到中国,走访了解放区,最后到达革命大本营延安。她的《中国人征服中国》一书,记录了她在中国解放战争最后阶段在延安和其他解放区的经历。1949年,正当她希望离开她工作的莫斯科再次到中国访问时,她突然被当作间谍被捕,并被驱逐出苏联。1955年,莫斯科给她恢复了名誉,说以前对她的控告是毫无根据的。当她重新领取美国护照时,美国国务院却说她是共产党而一口拒绝。1958年她终于来到北京,时年72岁。她重返中国的第一年,就写了《人民公社的建立》一书。第二年,她到西藏去旅行,写了《西藏农奴站起来》。她的《中国通讯》是1962年开始写的。1970年当她84岁时,在北京逝世。她一生写了30多本书,大部分是关于苏联、中国、西班牙革命历程的真实写照。

☚ 灯笼   米拉波 ☛
0000748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8: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