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沥
中药名。 见《本草经集注》。别名:竹汁、淡竹沥、竹油。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Lodd.)Munro var.henonis(Mitf.)Stapf ex Rendle的茎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见“竹茹”条。取鲜竹杆,截成30~50厘米长,两端去节,劈开,架起,中部用火烤之,两端即有液汁流出,以器盛之。为青黄色或黄棕色液汁,透明,具焦香气。 以色泽透明者为佳。南方大部分地区均产。 据文献记载,除淡竹沥外,供药用者尚有苦竹沥、慈竹沥等。 味甘苦,性寒,无毒。入心、胃经。功能清热滑痰,镇惊利窍。 治中风痰迷,肺热痰壅,惊风,癫痫,壮热烦渴,子烦,破伤风。内服:冲服,30~60克;入丸剂或熬膏。寒嗽及脾虚便溏者忌服。 ❶ 治中风口噤不知人:淡竹沥1升服(《千金方》)。 ❷ 治产后身或强直,口噤面青,手足强反张:饮竹沥1~2升(《梅师集验方》)。 ❸ 治乙脑、流脑高热,呕吐:竹沥代茶饮(《中草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