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禹粮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禹粮土 【名称出处】:《中国药典1977年版》 【概况】: 异名 森都拉(《藏药标准》),红土(《内蒙古蒙成药标准》)。 基源 禹粮土原矿物为粘土岩。 历史 禹粮土是蒙、藏医常用药材。《中国药典1977年版》有记载;《藏药标准》、《内蒙古成药标准》均有收载。 形态 禹粮土系含有粘土不规则块状,红色;条痕红棕色。 产地 主产于内蒙古巴彦淖尔盟(简称巴盟)地区磴口县一个山洞内。 。【生药】: 采集 采挖后,除去杂石。 鉴别 性状 禹粮土呈不规则块状或粉末。红棕色至赭色。 块状者易碎,易为指甲刻划或剥落,断面略平坦,色较深,显层纹,粘舌。手捻有光滑感。 无臭,味淡,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理化 ❶ 取禹粮土少许,沾水涂手指甲上,有凉感。 ❷ 取禹粮土粉末0.1g,加稀盐酸5ml,煮沸1分钟,静置,待分层后,取上清液1ml,加亚铁氰化钾试液1滴,即发生深蓝色沉淀。 加工炮制 常用的炮制品有禹粮土和醋制(或米汤)禹粮土。 ❶ 禹粮土除去杂石,研细,过筛。 贮藏 置干燥处。 。【化学】: 含SiO2约61.96%,Al2O3约17.83%,全铁(Fe2O3)约9.27%。常含大量Fe+3。 参考文献 矿物药.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111 【药性】: 性味 甘,凉。 功效 清热凉血,祛瘀生新,消肿止痛。 主治 脉热,脏伤;烫伤、烧伤。 用法用量 口服:煎汤,1.5~3g。外用:适量,研细,灭菌后撒布或调敷患处。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嘎日迪-13(《内蒙古蒙成药标准》)治半身不遂,左瘫右痪,口眼歪斜,四肢麻木,腰腿不利,言语不清,筋骨疼痛,神经麻痹,风湿、关节疼痛:诃子、草乌(制)各60g,石菖蒲48g,木香36g,麝香6g,珊瑚(制)18g,珍珠(制)18g,丁香12g,肉豆蔻12g,沉香24g,禹粮土18g,磁石(煅)12g,甘草24g。 以上13味,除麝香、珊瑚、珍珠、磁石研为极细粉外,其余诃子等9味,分别挑选,碎成细粉,与以上极细粉配研,过筛,混匀,用凉开水泛丸,朱砂包衣,打光,干燥即得。1次5~9粒,晚间临睡前,温开水送服。 据烧、烫伤面积,从外往里涂。 ❸ 萨热十三味大鹏丸(《藏药标准》1979年版)治白脉病[注]引起的口眼歪斜、麻木瘫痪,以及脉管炎,腱鞘炎,四肢关节不利:珍珠母30g,珊瑚48g,诃子12g,禹粮土30g,木香60g,磁石30g,沉香60g,丁香18g,藏菖蒲18g,草乌30g,麝香0.6g,肉豆蔻18g,甘草膏48g。以上13味,除麝香、珊瑚、甘草膏外,其余碎成细粉,过筛,加入珊瑚细粉,混匀。 另将甘草膏、麝香加适量水混匀后,与上述细粉混匀泛丸,阴干即得。每10丸重3g,1次服5~6丸,1日3次。 ❹ 《蒙医验方》:“治烫伤感染化脓:诃子、川楝子、栀子、禹粮土各等份,共研细粉。用生理盐水调成糊状,涂患处,1日数次。” 注 白脉病:藏医病名。按藏医观点,人体的经脉有黑脉与白脉之分:黑脉指动脉、静脉及整个血液循环系统;白脉则包括大脑、小脑、延脑、脊髓以及各神经。 白脉发病,将呈现各种实质性损害所引起的神经症状,诸如口眼歪斜、四肢麻木震颤,偏瘫以及小儿麻痹后遗症等。所以白脉病似乎是一种实质性损害所致的有关神经系统疾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