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居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居易 (公元772~846) 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任过翰林学士、左拾遗、江州司马、刺史、太子少傅等官职。著作有《白氏长庆集》等。 从白居易散见于一些著述的经济言论来看,他对市场活动和商品货币关系,是具有一定认识的。他根据《管子》轻重论的观点,提出过利用价格来调节商品和货币关系的轻重问题。 他在《策林》中说:“夫钱刀重则谷帛轻,谷帛轻则农桑困,财物贱则工商劳,故散钱以敛之,则下无弃谷遗帛矣。敛散得其节,轻重便于时,则百货之价自平,四人(指士、农、工、商四种人——编者注)之利咸遂。虽有圣智,未有易此而能理者也”。他指出“谷帛轻则农桑困”,“财物贱则工商劳”,应该“敛散得其节,轻重便于时”,就是说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调节商品和货币的轻重关系,以利于国计民生,并把这个问题提高到整个封建统治能否稳固的高度来认识。 白居易还反对从南北朝开始一直延用至唐代的和籴制度。 这种财政措施在当时已形成人民交纳摊派和政府收纳摊派时要以折价较多的布帛作为中介物的不合理状况,既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也影响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白居易建议:“若有司出钱,开场自籴,比于时价,稍有优饶,利之诱人,人必情愿”(《论和籴状》),即政府用现金在一定的地点按照比市价较高的价格自由收购,以利于人民自愿与政府交易。 自居易的这些财政经济主张,在当时还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 可惜没有引起人们多大的注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