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
外科病名。 又称疝。由于情志抑郁,或暴怒号哭,以致气机失于疏泄,气滞不通,筋脉不利而成;久坐寒湿之地,或因寒冬涉水,感受寒湿,以致寒湿凝滞,气因寒聚而发;小儿先天不足,妇女生育过多,或老年气血虚弱,咳嗽腹泻便秘,或强力举重,以致气虚下陷,筋脉弛缓,不能摄纳而致。内治:气滞者应理气疏肝。药用:柴胡6克、苏梗6克、茅术9克、乌药9克、木香6克、小茴香4.5克、青皮9克、荔核12克、川楝子9克、路路通9克;寒湿者宜温化寒温,疏肝理气。用上方加肉桂0.9克、吴茱萸4.5克、高良姜9克;气虚下陷者宜补中益气。药用:炙黄芪9克、焦白术9克、党参9克、当归9克、升麻3克、炙甘草3克、红枣9克。 外治: ❶ 用阳和解凝膏掺桂麝散或黑退消贴于患处。 ❷ 用生香附60克(研粗末),食盐60克,酒醋炒热,布包频熨患处(新生儿盘肠气痛、肠粘连者忌用)。 ❸ 新生儿脐腹疝,可用硬纸板一方,比突出的疝块大一些,外用数层包好,贴在患处,再用橡皮膏固定。 手术治疗:原则上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新生儿、婴儿以及老年或有其他慢性疾患者则不宜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