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虎刻鹄
【释义】: 并列 语本《东观汉记·马援传》:“与兄子严孰书曰:‘学龙伯高不就,犹为谨饬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❶ 比喻好高骛远,终无收获。 明·陶宗仪《辍耕录·写山水诀》:“黄子久散人……画山水宗董巨,自成一家,可入逸品。其所作写山水诀,亦有理致。 迩来初学小生多效之,但未有得其仿佛者,正所谓画虎刻鹄之不成也。” ❷ 比喻好事做成坏事。 《西游记》37回:“三藏道:‘那怪既神通广大,变得与你相同……我徒弟纵有手段,决不敢轻动干戈。倘被多官拿住,说我们欺邦灭国,问一款大逆之罪,困陷城中,却不是画虎刻鹄也?’”△贬义。 多用于评论人的行为。也作“画龙刻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