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哨 ●陶哨类民间玩具在我国有著悠久的历史,品种多样。 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都出土了大量陶塑哨类微型动物,虽然是陪葬品,但其玩具的功能亦已见出端倪。古代“陶埙”(小梨喽)这一乐器形式的存在,亦为后来集陶塑动物造型与音响功能于一身的陶哨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陶哨玩具是在小陶埙和小型陶塑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陶哨在中原地区甚为流行,但建国后逐渐减少,现在很难觅到。 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著传统陶哨工艺,除了黔东黄平苗族地区的“泥叫叫”外,还有黔南布依族、苗族地区的平塘陶哨。有单孔单音的,亦有双孔(即吹孔和回音孔)的,哨音清脆、嘹亮。一般先用手捏泥成型(事先插好空心管,留出音孔),再烧成低温陶,最后是绘彩、上釉或亮油。 平塘的陶鱼哨虽只用两色,但其古拙的造型、古典的绿釉、黄釉的使用,使观者不禁回想起隋唐时期的彩釉艺术品的韵味,两者在风格上可谓异曲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