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电光效应及其应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电光效应及其应用 电光效应有两种: (1)克尔效应 克尔于1875年第一个发现电光效应,即某些各向同性的透明介质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变为各向异性,表现出双折射现象,介质变成具有单轴晶体的特性,其光轴沿电场方向。 设n∥与n⊥分别为介质在外加电场后,光的电矢量平行和垂直电场方向时的折射率,实验表明: △n=n∥-n1=λ。KE2 式中λ0为光在真空中的波长,K称为克尔常数。 克尔效应最重要的特点是几乎没有延迟时间,即它随著电场的产生与消失很快地产生和消失。 利用克尔效应可以制成光开关及光调制器(常称为克尔开关及克尔调制器),其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两偏振镜N1与N2呈正交,并且它们的偏振取向最好与电场方向分别成±45°角。 克尔盒为盛有介质的二端透光的容器,内有长为1、间隔为d的两平行板电容器作为电极。两极加不同电压时,透过N2的光强随之作相应变化。使电压分别取O和 现已发现有实用价值的是克尔常数较大的材料有硝基笨C6H5NO2、硝基甲苯C7H7NO2、混合晶体铌酸钽钾(KTa0.65Nb0.35O3简称KTN)及钛酸钡(BaT1O7)等。 (2)泡克耳斯效应铷1893年泡克耳斯发现另一种电光效应,即有些晶体(特别是压电晶体),它们是各向异性的无对称中心的晶体,在外电场作用下可改变它们的各向异性的性质,称之为泡克耳斯效应。该效应与电场的关系是线性的。类似地,泡克耳斯盒也可作为光开关及光调制器。 制作泡克耳斯盒的材料有磷酸二氢铵(NH4H2PO4,简称ADP)和磷酸二氢钾(KH2PO4,简称KDP)、磷酸二氘钾(KD2PO4,简称KD*P)、钽酸锂、磷酸二氢铷、铌酸锂、钛酸钡以及铌酸钡钠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