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鲁明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鲁明善维吾尔族农学家鲁明善 阎崇年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8年2期 鲁明善元代著名维吾尔族农学家,《农桑衣食撮要》一书的作者。以鲁为姓,明善为其字,本名铁柱,生平难以详考。仁宗延祐元年(1314)受命到寿春郡(今安徽省寿县)任监察官。他关心人民疾苦,重视发展农业,《农桑衣食撮要》就是他在任内完成的。鲁明善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重农思想,认为:“农桑衣食之本,务农桑则衣食足,衣食足则民可教以礼义,民可教以礼义则国家天下可久安长治也。”鲁明善学习、总结和传播汉族地区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同时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生产经验如造酥油、晒干酪、造酪等介绍到中原地区。他熟悉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农牧生产技术,又能注意吸取中国古农书的精华,亲自向任职地区的汉族农民学习请教,细心考察,从生产实践和对比研究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总结成书,择优推广。鲁明善为促进和推动中国古代兄弟民族之间的农业科学技术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鲁明善见《农桑衣食撮要》。 鲁明善1271—1368元代著名农学家。维吾尔族,名铁柱,字以行。元仁宗廷祐元年(1314)到寿春郡(今安徽省寿县)做监察官,以后又曾任靖州路达鲁花赤。在寿春郡期间,撰写了农学专著《农桑衣食揖要》。这是一部“月令”体裁的农书,全书只有一万一千字左右,但涉及内容广泛,凡气象、水利、农耕、畜牧、园艺以及农产品的收藏,腌制等各种农事活动及农家日常生活常识,无不进行详细地记述,它既吸收了古人的生产经验,又总结了当时农民群众的先进技术,强调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对推进元代农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全书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是我国古代一部比较优秀的农书。 鲁明善1271—1368元农学家。维吾尔族。姓鲁,名铁柱,字明善。其父迦鲁纳答思,通晓汉、藏、印度及中亚诸语,为元代著名翻译家, 后官至大司徒。元初随父自西域迁居大都(今北京), 幼年受过良好教育, 汉文造诣很高。曾任靖州(今湖南靖县)和安丰(今安徽寿县)的*达鲁花赤, 后做过司法或监察方面的官。著有《农桑衣食撮要》。 鲁明善 鲁明善元代维吾尔族农学家。名铁柱,字明善 。其父迦鲁纳答思,为元代翻译家。明善出生并在高昌度过童年,后到大都。曾以奉议大夫衔任江西行省理问官。至大四年(1311),又任中顺大夫,安丰路达鲁花赤。延祐二年(1315)、改任亚中大夫、太平路总管。后又先后担任池州、衢州、靖州路达路花赤。他关注农业,总结农业生产经验,著《农桑衣食撮要》一书。 ☚ 萨德弥实 忽思慧 ☛ 鲁明善 鲁明善又名铁柱,元代后期著名维吾尔农学家、药学家,生活于13世纪中叶至14世纪前叶,出生在西域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其父迦鲁纳答思,是元代著名的翻译家,后鲁明善随父东度来到大都,并在父亲身边学习圣人之书,尤其很重视学习研究古今农桑著述,调查了解各地的农业生产活动于1314年撰写出《农桑衣食撮要》,全书共二卷11 000字左右,记述范围很广,除了有气象、水利、农耕、畜牧、园艺、蚕桑、竹木等外,还有栽种葡萄,种植棉花,酿造酥酒,晾晒干酷等及苜蓿、芝麻、石榴、胡桃、胡豆、胡菜、胡葱、胡萝卜、红花等丰富的果菜,及西域新疆草药栽培和亡虫防病知识。不但汇集了中原地区农业生产经验,而且显然汇集了西域少数民族的生产和药物经验,他不愧为我国古代的优秀农学家、维吾尔药学专家。 ☚ 答里麻 忽思慧 ☛ 鲁明善元代农学家。名铁柱。畏兀儿人。出身于书香兼重臣家庭,大司徒※迦鲁纳答思子。以父名为氏。曾任靖州路(治今湖南靖县)、安丰路(治今安徽寿县)达鲁花赤。延祐元年(1314),改安丰肃政廉访使,兼劝农事。继承和发扬周秦以来的农本思想,认为以农桑为本,才能使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知礼明义,臻国家于长治久安。任内,察视江淮地区农情,研讨诸农书,编纂刊印了《农桑衣食撮要》(又名《农桑撮要》、《养民月宜》)2卷。按东汉崔实的《四民月令》体裁撰写,约15000余字,列有农事208条。书中按月列举应做之农事,包括农作物、蔬果、竹木的栽培,家畜、家禽、蚕、蜂等的饲养,农产品的加工、贮藏和酿造等。“凡天时地利之宜,种植敛藏之法”(《农桑衣食撮要自序》),尽搜集之,以补元初司农司所编《农桑辑要》一书中《岁月杂事》之不足。全书文字通俗,简明扼要,为农家历性质的农书。至顺元年(1330),调任大都(今北京)后,此书再次刊印。对元代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曾起一定的积极作用。 鲁明善元朝农学家。名铁柱,字明善,以字行,以父字鲁为姓,畏兀儿族。曾任安丰(安徽寿县)肃政廉访使。著有《农桑衣食撮要》,是依东汉崔寔著《四民月令》为体例,记叙我国各族人民农事活动的专著,可补元初司农司所编《农桑辑要》一书中《岁月杂事》之不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