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瑶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王瑶卿 【生卒】:1881—1954 【介绍】: 中国近代京剧演员,戏曲教育家。 原名瑞臻,字稚庭,号菊痴,艺名瑶卿,晚年更名瑶青。祖籍江苏清江。生于北京。 著名昆曲演员王绚云长子。 9岁受田宝林之教,学青衣。10岁丧父。 后在三庆班师从崇富贵练武功。14岁正式登台演出。 后又从钱金福、谢双寿深造,打下了旦行文、武、昆、乱的功底。 16岁(1896)入福寿班,不久因倒嗓辍演。此间曾得时小福、李紫珊(万盏灯)、陈德霖等名家教诲。嗓音恢复又入福寿班,蜚声剧坛。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戏班大部解散,王瑶卿便常到票房练戏,又得长进。1902年再进福寿班,兼演青衣和刀马旦。同年秋被选入升平署外学民籍学生。1906年入同庆班与谭鑫培长期合作。 1909年自己挑班在丹桂园演出。此时他艺术上已臻于成熟。 40岁后因嗓败不再出演,专于授徒,男女弟子颇多。他唱腔明丽刚健、遒劲爽脆,善于创新;做功擅用步法和水袖技巧表达人物;刀马戏表演则靠功娴熟工稳,身手准确干净。与谭鑫培合作期间,所演《汾河湾》、《南天门》、《牧羊圈》、《金水桥》、《珠帘寨》等剧,名重一时。自己挑班时,重排和新编的《五彩舆》、《十三妹》、《琵琶缘》、《福寿镜》、《穆天王》、《荀灌娘》、《棋盘山》、《金猛关》、《木兰从军》、《万里缘》、《庚娘传》等都脍炙人口,称盛一时,构成独树一帜,风格清新的“王派”。此人表演上博采众长,承前启后。继承了梅巧玲、金紫云等大师的艺术传统,改变了以往旦脚表演中唱、念、做、打只攻一端的旧规,拓宽了京剧旦脚艺术的发展天地。 对梅兰芳、程砚秋表演艺术体系的形成有直接和深刻的影响。其主要传人,除四大名旦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之外,尚有荣蝶仙、徐碧云、黄玉麟、朱琴心、赵桐珊、程玉菁、黄咏霓(雪艳琴)、华慧麟、章遏云、王玉荣、于玉蘅、谢锐青、刘秀荣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戏曲学校顾问、校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 1952年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文化部授予他荣誉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