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腱围炎
跟腱腱围炎在运动员及演员中较多见,病期长,治疗难,对训练影响很大。
跟腱是人体最大的肌腱,其近端是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肌腹,远端止于跟骨后下方。在跟腱的周围是腱围,其背侧约有7~8层滑润层,每层都有独自的营养血管,层与层之间有血管通行,踝活动时层与层之间可相互滑动。跟腱中的血管数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因此年龄大的运动员更易受伤。运动员踏跳时跟腱受力可高达700余公斤,所以较易受伤。
多数系跑跳过多局部劳损致伤,无明显伤史,少数有跟腱一次拉伤史。劳损何以致伤,说法不一。多数人认为与跟腱营养障碍有关,可能由于腱围血管因伤破坏而影响跟腱,也可能由于血管本身被反复牵扯劳损,使内膜增厚管腔狭窄供血不足,致使腱纤维变性。跟腱的钙化与骨化则可能是腱或血管壁的组织细胞在外伤后由于酶的作用而胎生化,形成软骨岛,钙质沉着,再化骨成骨岛。
术中可见腱围肥厚、充血呈黄褐色,与腱紧紧粘连。腱本身粗硬呈黄蜡色半透明状。镜检可见腱围的结缔组织增生,血管增多,管壁肥厚,周围有小圆细胞浸润。腱本身有纤维变(Fibrillation)、截断变、玻璃样变、脂肪浸润等,同时有血管增生及硬化。腱纤维间有时有钙质沉着或有软骨岛或骨岛形成。
伤后跟腱部跑跳时疼痛,跟腱梭形变粗,局部压痛。
本病的急性期由于损伤性炎症表现为结缔组织血管增生及腱围粘连,因此,用强的松加奴佛卡因腱围痛点注射效果很好。但在训练时必须以支持带保护。晚期腱已变性,血管已硬化,再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此时可采用按摩或全脚着地的慢跑法治疗,此法可以改善腱的营养代谢,消除和松解粘连。部分病例逐渐增加慢跑距离,至每日2000米时症状多自动消失。顽固病例应手术切除腱围及变性的跟腱部分,效果很好,术后3个月可以参加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