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形刺
古生物牙形动物体内的小骨骼。 生活在寒武纪至三叠纪海洋中一种游泳生物头部的小骨骼。个体微小,多为1-5毫米。 形态多样,可分为锥形、复合形和台形三大类。 由磷灰石族矿物组成。 牙形刺演化迅速。分布广、数量多、易于鉴定,是重要的主导门类化石,洲际间地层对比的最有效的手段,许多种是“阶”或“世”的界线,层型的标准。 中国牙形刺已建立了158带。发展之快,应用之广,作用之大,世所公认。 牙形刺是当前国际古生物学最活跃的学科。 牙形刺的颜色是判断地层有机变质程度的最重要、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早已在石油地质上被广泛应用。 牙形刺的生物分类地位一直有争论,有18种不同的假说。按最新的苏格兰牙形刺软体印模化石的发现,多数学者认为牙形动物是最早的脊椎动物,牙形刺为头部进食器官的小骨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