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
【释义】: ❶ 崩溃。 《大雅·召旻》四章:“我相此邦,无不溃止。”郑《笺》:“溃,乱也。无不乱者,言皆乱也。《春秋·传》曰:‘国乱曰溃,邑乱曰叛。 ’”孔《疏》:“民不见德,祸乱将起,诗人闵之,言我视此王之邦国,无有不乱止,言其必将乱也。” ❷ 恶,不善之貌。《邶风·谷风》六章:“有洸有溃,既诒我肄。”毛《传》:“洸洸,武也。溃溃,怒也。 肄,劳也。”郑《笺》:“诒,遗也。君子洸洸然、溃溃然,无温润之色,而尽遗我以劳苦之事,欲穷困我。 ”《说文》:“洸,水涌光也。《诗》曰:‘有光有溃。 ’”徐璈云:“洸者,水激涌而有光,溃者,水溃绝而四出。 皆以水势举似怒貌也。 ”《韩诗》说:“溃溃,不善之貌。”陈乔枞《四家诗异文考》:“《传》:‘溃溃,怒也。’怒亦不善貌,义与《韩》同。” ❸ 达到。《小雅·小旻》四章:“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毛《传》:“溃,遂也。”马瑞辰《通释》:“《广韵》:‘遂,达也。’溃即遂之假借,溃、遂古通用。 ”郑《笺》:“哀哉今之君臣,谋事不用古人之法,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 ❹ 通“ ”,茂盛。 见〔溃茂〕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