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范烟桥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范烟桥1894—1967江苏吴江人 范烟桥
范烟桥(1894—1967)近现代吴江(今江苏苏州)同里人。乳名爱莲,学名镛,字味韶,以号行,别署含凉生、鸱夷室主等。范祖培长子。曾就读同川公学。清宣统三年(1911 年)苏州长元吴公立学堂肄业。加入南社,创建同南社及社刊。1912 年入读杭州三江学堂,次年肄业于南京民国大学商科。曾任吴江县劝学所劝学员及小学教员,编纂《吴江县乡土志》。1921 年创办《吴江》报,次年加入上海青社,在苏州创立星社,主编《星光集》。后曾任无锡《苏民报》编辑。1926 年主编《星报》,创办西亭谜社,赴济南佐办《新鲁日报·新语》副刊,次年出版所著《中国小说史》。1928 年任上海正风中学国文主任,兼《小日报》编辑,于持志大学主讲小说。1931 年任教于苏州东吴大学附中。次年兼教东吴大学,创办并主编《珊瑚》半月刊及《珊瑚画报》。1934 年创办《新吴江报》。1936 年任明星影业公司文书科科长,代主编刊物《机联》,主编《人事周报》,次年初兼中国国学会上海分会庶务、苏州吴中文献展览会干事。1938 年任《文汇报》秘书,主编《苏州公报》,又任东吴大学附中沪校教员。次年兼说书专修班讲师,与顾明道创办国华中学东校附设国学补习社,改任松江中学教务。为国华影业公司改编电影剧本《乱世英雄》《西厢记》《秦淮世家》《三笑》,编剧《无花果》《解语花》等。1940 年任金星影业公司文书。次年于东吴大学沪校主讲小说,兼正风业余话剧社编剧委员。1942 年任正养中学校长,兼大同大学附中教务。次年兼大夏大学教务,与梅兰芳、周信芳、吴湖帆等结甲午同庚千龄会。抗战胜利后曾主编《文汇画报》,随东吴大学附中回苏州复校。1947 年在同里筹办仁美初级中学,任责任校董,为华星影业公司编剧《长相思》,辑刊短篇小说集《花蕊夫人》。次年与周瘦鹃、蒋吟秋等结怡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苏南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1950 年任苏南文联副主席。后历任苏州高级中学工会主席,苏南行署文教委员会委员,苏州市文化处处长、文化局局长,市文管会副主任,当选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省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候补委员、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副主委等。与周瘦鹃、程小青、蒋吟秋并称“苏州四老”。茶嗜碧螺春,酒兴豪壮。书工行草,擅画折枝墨梅,写扇册绘图寄意极精雅。为鸳鸯蝴蝶派中“社会小说”主将。编有《销魂诗选》及年谱《驹光留影录》。创作《新南柯传奇》《新桃花扇传奇》,弹词《家室飘摇记》等,为唐耿良编评话《太平天国》脚本。辑纂《拙政园志》。与姚民哀等合著《现代侠义英雄传》。创作长篇小说《新儒外史》《侠女奇男传》《混世魔王》等。著有《烟丝》《茶烟歇》《诗学入门》《鸱夷室杂缀》《范烟桥说集》等。 范烟桥 范烟桥1894—1967.3.31原名范镛。号烟桥。笔名有含凉、鸱夷、愁城侠客等。江苏吴江人。少年时代求学于吴江草桥中学,为胡石予的学生。以后入南京东南大学读书。毕业后当过乡学务委员、县教育会长、国文历史教师。抗战前任教于东吴大学。抗战时在上海以教书写作为生。建国后当过苏州文化局长和博物馆长。十年动乱中受迫害致死。他早年创办的《同言报》,为吴江报纸之首创。以后创办过同南社,发行《同南社社刊》10集,社员达300余人。又创办星社,发行《星报》和《珊瑚杂志》。亦是南社重要成员之一。擅长诗词,工于近体诗,尤其是小说创作名重一时。其作品初在《时报·余兴》、《小说月报》、《小说画报》、《半月》等报刊发表,后载于《星期》周刊、《明星日报》、《明镜报》、《珊瑚杂志》等。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忠义大侠》、《江南豪杰》、《孤掌惊鸣记》、《花蕊夫人》,短篇小说集《烟丝》、《范烟桥说集》等。他作小说,注意社会影响,不肯写言情小说,认为: “言情之乐者近乎荡,言情之哀者近乎伤,荡则为青年蛊,伤则为青年鸩,况近之世,堕落无状,与其消极讽刺,不若积极鼓励。”(严芙荪《范烟桥》)其它作品还有: 《中国小说史》、《民国旧派小说史略》、《诗学入门》、《北行杂诗》、《三十年文坛交游录》、《诗坛点将录》、《书信写作法》等。 ☚ 耶林 茅盾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