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湘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湘剧 中国戏曲剧种。 流行于湖南中部、东部一带,及江西萍乡、吉安等地。因以长沙、湘潭为活动中心,故一度又称长沙湘戏。 该剧种用中州韵、长沙方言演唱。 所唱腔调有4种。 高腔由弋阳腔逐渐地方化后形成。一人启口,众人帮和,伴以锣鼓,不托管弦。 低牌子唱腔为曲牌联套结构,伴奏用唢呐和笛子,配以锣鼓。后有昆腔、弹腔汇入。 湘剧班社在康熙、乾隆、道光年间,分别以高腔、昆腔、弹腔为主。 同治、光绪年间,班社纷起。1921年,出现女演员。抗日战争期间,排演不少新戏,对宣传抗日思想作用积极。 其间,湘剧受到摧残,班社流散,名演员牺牲。1949年后,得到恢复和发展。湘剧曲牌丰富。乐队原为文场2人,武场4人;乐器有二弦、月琴、笛、唢呐、鼓板、大钹、大小锣等,现有所发展。 脚色行当有十几种,各具特色。近百年来,先后出现柳介吾、李桂云、李芝云、言贵云、陈绍益、胡普临、彭凤姣、吴绍芝、罗元德、罗裕廷、贺华元、徐绍清、彭俐侬等著名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整理、创作的传统剧目《琵琶上路》、《打猎回书》、《追鱼记》、《拜月记》和现代戏《园丁之歌》等较有影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