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桐皮(图40) 本品为豆科常绿乔木植物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 L.var.orien talis(L.)Merr的干燥树皮。主产广西、云南、福建、湖北等地。 【性状鉴别】 干皮,呈半筒状或板片状,长约30~60cm,厚约1~2mm。外表面淡棕色,常有宽窄不同的纵凹纹,并散布钉刺;钉刺长圆锥形,高5~8mm,顶端尖锐,有时被磨去,可以剥落,基部直径0.5~1cm。内表面黄棕色,平坦,有细密网纹,质硬而韧,易纵裂,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富纤维性。气微香,味微苦。以皮薄、钉刺多者为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洗净。削去钉刺,刮去外表粗皮。 (二)切制 洗净,润透,切块,干燥。 (三)炮炙、炒制 取海桐皮以无烟火微烤,切片,用滑石粉炒透为度。 【性味归经功效】 平、苦、辛。归肝经。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 【应用】 1.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腰膝疼痛 本品尤善治疗下肢关节痹痛。常与羌活、牛膝、五加皮、薏苡仁等浸酒服用,如海桐皮酒,亦可与其他祛风湿药物配伍。 2.湿疹瘙痒、疥癣 本品亦杀虫止痒,常与苦参、土茯苓、黄柏等配伍,煎汤内服或外洗。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5~15g。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气血虚弱者慎用。 【备注】 《本草纲目》:“能行经络,达病所,又入血分及去风杀虫。” 海桐皮含生物碱、刺桐灵碱、氨基酸、有机酸。其水浸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含生物碱能麻痹和松弛横纹肌。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能抑制心肌和心脏的传导系统,大剂量可引起心律紊乱和低血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