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洛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洛阳 著名古都城。 即今洛阳市,在河南省西北部。“洛”本作“ 地处黄河中游南岸的伊始盆地,背负邙山,面临涧洛,左有成皋,右有殽函。北通幽燕,南抵江汉,东邻齐鲁,西扼关中,控锁水陆交通,素有“天下之中”的称号。 位置优越,形势险要。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东周定都 夏桀、刘邦、隋李密和王世充、唐安禄山和史思明父子、后晋,也都曾短期定都于此。 新莽、唐、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宣宗以后),皆以此为陪都。 秦置县,为三川郡治。汉以后历为河南郡、司州、洛州、河南府、河南路治所。 1948年析洛阳县城区置洛阳市。故城有二:一为汉魏洛阳城。一为隋唐洛阳城。汉魏洛阳城在湹水东,即在今洛阳市东15公里的洛水北岸。 北魏定都洛阳后,曾对洛阳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城南北长4,5公里多,东西宽3公里余,后在混战中被摧毁。隋唐洛阳城是隋唐时在汉魏洛阳城旧址西重建的。 城周约35公里,跨洛水南北、湹水东西。今洛阳旧城改筑于金哀宗(公元1224-1234年)时,仅只相当隋唐洛阳故城的一小部分。 洛阳。 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长期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向为军争之地。西汉末,新市兵在昆阳之战后,北上围攻洛阳,激战三昼夜,歼莽军,破城。西晋八王之乱时,洛阳城屡为攻防争战之地。 晋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刘渊、刘聪父子三次领兵围攻洛阳,城破。刘军肆意焚烧,城化为灰烬。 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安禄山领兵攻占东京(洛阳);次年,唐军克洛阳;再次年,又被史思明攻下。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唐军最终收复洛阳。 南宋绍兴五年(公元1136年),洛阳忠义兵2万余人会同岳飞大军,大败金兵。攻克洛阳。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洛阳红巾军配合下,内外夹攻,大败元兵,占领洛阳。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李自成指挥数十万大军,在洛阳城下与明军展开激战,进占该城。 1944年豫西战役。 日军围攻洛阳,国民党军数十万人战败,大部被歼,洛阳城陷落。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全歼洛阳守备部队国民党青年军二〇六师,解放洛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