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痢
病证名。 ❶ 指中气下陷所致的痢疾。出《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气痢,诃黎勒散主之。”又称气利。《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气利,……若所利之气不臭,所下之物不粘,则谓气陷肠滑,故用诃黎勒散以固肠,或用补中益气以举陷亦可。” ❷ 指气滞致痢者。症见下痢如蟹渤,秽臭稠粘,常伴腹部胀痛。 治宜行气导滞消积,可用枳实导滞丸加味。《医学入门》卷5:“气痢如蟹渤,拘急独甚,流气饮子、古萸连丸、六磨汤。”《世医得效方》卷6治气痢用中乳、荜茇煎服。 ❸ 指冷气停于肠胃致痢者。《圣济总录》卷77:“冷气停于肠胃间,致冷热不调,脾胃不和,腹胁虚满,肠鸣腹痛,便痢赤白,名为气痢。治宜厚肠胃,调冷热,补脾气,则痢当自愈。 ”见痢疾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