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来 【释义】: (一)lái❶ 到。 由此到彼,与“往”相对。《小雅·南有嘉鱼》四章:“翩翩者鵻,烝然来思。”毛《传》:“鵻,壹宿之鸟。”郑《笺》:“壹宿者,壹意于其所宿之木也。”孔《疏》:“翩翩而飞者,是鵻鸟也。此鸟由壹意于其所宿之木,故久如欲来,所以翩翩而飞来,集于木也。 ”《大雅·凫鹥》五章:“凫鹥在亹,公尸来止熏熏。”《鲁诗》作“公尸来燕熏熏”。毛《传》:“亹,山绝水也。熏熏,和说也。”郑《笺》:“亹之言门也。燕七祀之尸,于门户之外,故以喻焉。 其来也,不敢当王之燕礼,故变言来止熏熏,坐不安之意。”朱熹《集传》:“亹,水流峡中,两岸如门也。”《周颂·雍》一章:“有来雍雍,至止肃肃。”雍雍,谦和貌。 肃肃,恭敬貌。此句:前来助祭的诸侯态度谦和,到达的诸侯仪态恭敬。 ❷ 助动词,表示动作的趋向。《王风·丘中有麻》二章:“彼留子国,将其来食。”毛《传》:“子国,子嗟父。子国复来,我乃得食。”郑《笺》:“言子国使丘中有麦,著其世贤。言其将来食,庶其亲己,己得厚待之。 ”孔《疏》:“子国是子嗟之父。俱是贤人,不应同时见逐,当先思子国,不应先思其子。 今首章言子嗟,二章乃言子国,然则贤人放逐,止谓子嗟耳。 但作者既思子嗟,又美其奕世有德,遂言及子国耳。 ”朱熹《集传》:“来食,就我而食也。”《小雅·车舝》一章:“匪饥匪渴,德音来括。”毛《传》:“括,会也。”朱熹《集传》:“匪饥也,匪渴也,望其德音来括,而心如饥渴。”《大雅·下武》六章:“受天之祜,四方来贺。”朱熹《集传》:“贺,朝贺也。”祜,福。 《大雅·下武》五章:“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朱熹《集传》:“昭兹,承上句而言,兹、哉声相近,古盖通用也。来,后世也。许,犹所也。绳,继;武,迹也。言武王之道昭明如此,来世能继其迹,则久荷天禄而不替矣。”马瑞辰《通释》:“《广雅》:‘许,进也。’来,犹后也。 来许,犹云后进。”后进,即未来进行的事业。 《大雅·文王有声》三章:“匪棘其欲,遹追来孝。”王引之《经义述闻》:“来,往也。孝者,美德之通称。非谓孝弟之孝。前世之美德,故为往孝。” 《大雅·常武》六章:“王犹允塞,徐方既来。”郑《笺》:“犹,尚也。允,信也。王重兵,兵虽临之,尚守信自实满,兵未陈而徐国已来告服,所谓善战者不陈。”马瑞辰《通释》:“来,犹归也。来与‘敕’通。《广雅·释诂》:‘敕,顺也。’顺犹服也。 既来,即是既服。” 参见《草木篇》〔来牟〕条。 作动词的宾语前置,或复指前置宾语。《小雅·四牡》五章:“是用作歌,将母来谂。”郑《笺》:“谂,告也。”王引之《经传释词》:“来,词之是也。将母来谂,言我唯养母是谂也。 ”《小雅·采芑》四章:“征伐 ”马瑞辰《通释》:“来,犹是也。威,犹畏也。 蛮荆来威,犹云‘蛮荆是威’。”《大雅·江汉》四章:“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毛《传》:“宣,示也。”马瑞辰《通释》:“旬,通借徇。《广雅》:‘徇,巡也。’来旬,为巡视之遍。 来宣,为宣布之遍。”(二)lài❼ 抚慰,慰劳。 通“徕”。《郑风·女曰鸡鸣》三章:“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王引之《经义述闻》:“来,读为劳来之来。《释言》:‘劳来,勤也。 ’古者相谓恩勤为来。”一说,来到之来。郑《笺》:“我若知子之必来,我则豫储杂佩,去则以送子也。”《小雅·大东》四章:“东人之子,职劳不来。”毛《传》:“来,勤也。”郑《笺》:“职,主也。东人劳苦,而不见谓勤。”《说文》:“勤,劳也。”段玉裁注:“慰其勤亦谓之勤。”朱熹《集传》:“慰,抚也。”马瑞辰《通释》:“古以勤劳为勤,慰其勤劳亦为勤。”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