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
【生卒】:187—226 【介绍】: 三国文学家,三国魏的建立者。 字子桓。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曹操次子。幼聪慧,8岁即能属文。 稍长,博贯古今经传及诸子百家之书。建安十六年(211),为五官中郎将。建安二十二年(217),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死,丕称帝,为魏文帝,改元黄初,定都洛阳。丕在位七年,行九品中正制,批准吏部尚书“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署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鉴识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丕竭力倡文学,谓文学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典论·论文》),常与当时著名文人宴饮唱和,为文坛领袖。有诗40余首,多写男女之情,其《燕歌行》为我国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典论·论文》为我国早期文艺理论批评文章,对文学的社会作用与作家的创作风格等问题都有阐述,开创了文学批评的风气。 著有《典论》五卷,《列异传》3卷,文集23卷,皆散佚。明人张溥辑有《魏文帝集》,近人辑有《魏文帝诗注》。《三国志》卷2有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