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百福苗族
也称恰嘎百福,流行于贵州省台江、剑河、雷山、丹寨、凯里、榕江、施秉等地。苗语“嘎百”为山坡、山梁、高坡之意,“恰”为歌的意思,“恰嘎百福”意为山梁上的歌。该曲种历史悠久,从苗族艺人师承关系上溯推算,于清中叶已在苗族地区流传,至今已有200年历史。恰嘎百福是在苗族民间酒歌和礼歌的基础上,吸收盘歌、古歌的对唱形式发展起来的一种说唱相间、散韵结合的曲艺形式。其唱词以五字句为主,也有长短句,短的只有八行,长的有百句以上,语言通俗、比喻丰富、结构严谨。唱腔旋律简洁、舒展、节奏缓慢。音乐结构为单乐句反复体,演唱无乐器伴奏,一人自说自唱,演唱者多为中老年人。演唱内容有反映男女爱情的; 有揭露封建礼教的; 有抨击和讽刺邪恶势力与不良社会风气的等等,通过说唱真实地反映苗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传统曲目有《榜藏农》、《谷博桑》、《博翁勇和纪妮翁省》、《雄学》、《娥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