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嘎的林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嘎的林耶 嘎的林耶阿拉伯文的音译,意为“大能者”。中国伊斯兰教四大苏非学派之一。该学派于清康熙初年由穆罕默德29世后裔华哲·阿布都·董拉希传入甘宁青,在长期发展中,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与其他苏非学派有着显著区别。嘎的林耶主张在尊行《古兰经》、圣训的同时,必须出家修行,苦修苦炼。嗄的林耶的各辈道祖被认为是“古土布”轴心, 是出家修行者的引路人和导师, 是各种 “奇迹”的显示者,其道统继承者由前辈导师从出家修行者中指定。出家人分三等,第一等必须是童子出家,并且要经过长期的巡游行乞, 以及裹腹苦炼和入山修行;第二等出家人是 “勤炼人”或记 “教人”, 他们可以是童子出家,也可以是半路出家,但只限他们住拱北修行,不再巡游行乞或入山修行;第三等出家人,是管理拱北的当家人或主持,是拱北的掌权者,主持教务与修持兼而行之。各种出家人事先要有“卧里”、“穆勒师德”的认可,出家后必须遵行禁欲三条戒律 (戒色、戒 “六贼”、戒慕荣华富贵)和五条节守(勤学戒规、乞讨口粮、勤学苦炼、晨点香、勤沐浴)。阿訇和一般教徒被视为俗人,他们只是信道者,不履行修道的各种戒律和功课, 只要求朝拜拱北和跟 “尔麦里”。嘎的林耶一般都要早晚敬香和默念“齐克尔”, 他们的宗教活动中心是拱北、先贤静修地, 纯属本派教徒的清真寺较少, 均实行单一教坊制,阿訇由教徒选聘,为一坊的宗教领导人。嘎的林耶的支系门宦最早只有三个,一是祁门(即大拱北门宦),二是鲜门(后改尊虎卡耶学派),三是马门(即云南马),随着时间的推移,又衍化出若干分支,其教徒主要分布于西北五省区和四川等地。嘎的林耶在甘肃的支系门宦分别为大拱北门宦、海门门宦、阿门门宦、崖头门宦、高赵家门宦、撒拉门宦及文泉堂、灵明堂。其中大拱北门宦影响最大。 ☚ 哲赫忍耶 库布林耶 ☛ 嘎的林耶中国伊斯兰教四大门宦教派之一。又译为“尕得林耶”、“格底林耶”,系阿拉伯语“大能者”之意。原传播于阿拉伯和中亚苏非派的一个较大的教团。一说于康熙十三年(1674)由穆罕默德第29世后裔华哲·阿布都·董拉希传入;另说来源于十二世纪产生于波斯的尕得林耶苏非派创始人阿布都拉·尕底尔·吉拉尼。先传入两广、云南,后由其弟子祁静一、马纯一传至川、甘、陕等地,形成一大教派。以河州大拱北清真寺为中心。有“香源堂”、 “文泉堂”、“阿门”、“七门”(或“齐门”)、“韭莱坪”、“明月道堂”等支派。其体系庞杂,是正统派的苏非主义者,也有着什叶派神秘主义之因素。在传入中国和形成门宦中,更受到佛教、道教之影响,特别是禅宗的影响较深,有浓厚的佛、道色彩。基本教义,主要表现在所谓“无字真经歌”中,其代表作有《分明四季道理情歌》、《真经歌》、《修道歌》、《五更月歌》、《无底船歌》、《三昧真火歌》、《无根树歌》等。除保留对伊斯兰教的“万物非主,唯有真主”这个最根本的信条外,对伊斯兰教之教义、教律进行了全面的“改造”。最大特点是:重道乘功修,参禅悟道。认为先有道,后有教。教是世俗的,道是超然的,本来就存在的。声称除遵行《古兰经》和《圣训》外,必须静修、参悟,以达到“认主”“近主”之目的。其法是终身不娶,避之深山,静坐修道,默念无字真经。有三规五节、十五条之目,皆以“清心寡欲,淡泊持其志”、“宁静守其身”为要。每个拱北(陵墓)或道堂由教徒推选当家人主持,管理教务,最高权力机构为有当家人参加的董事会。其道统,传至七辈(一说八辈)即止。后分为两支:一支以大拱北门宦为中心,尊祁静一为始祖,另一支以韭菜坪门宦为中心。主要分布在甘肃临夏、兰州,四川阆中、广元、松潘,陕西西乡、汉中,宁夏固原,青海西宁、化隆等地。有大小数十个拱北,人数约有10万余。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