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景龙观钟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景龙观钟铭 【简介】: 唐景钟二年(711)刻。睿宗李旦书。正书。十八行,行七十字。碑在陕西西安。 【集评】: 淸何绍基《东洲草堂文钞》:“睿宗书此铭奇伟非常,运分书意于楷法,尤爲唐迹中难得之品。间有失于弱穴处,则由泥範末精、冶铜入之不无走失也。”淸杨宾《大瓢偶笔》:“唐睿宗书见于记载者有《武士彠碑》、《杨氏碑》、《武后述誌碑》、《孔子庙堂碑额》、《景龙观钟铭》。以余品之,当以铭爲第一,盖其古奥浑厚绝非他碑可及也。”淸郭尙先《芳坚馆题跋》:“以分隷爲眞书,魏齐碑碣类然。此用其法而气象雍穆……山谷评王晋卿书如蕃锦,余于此铭亦云。”淸刘熙载《艺槪》:“后魏《孝文弔比干墓文》,体杂篆隷,相传爲崔浩书。东魏《李仲璇修孔子庙碑》、隋《曹子建碑》,皆衍其流者也。唐《景龙观钟铭》盖亦效之,然颇能节之以礼。” 【赏析】: 这种在通篇正书中杂有篆、隷的造型和笔法的风气,可以上溯到东魏兴和三年(541)的《李仲璇修孔子庙碑》。同时,唐代陆柬之所书的陆机《文赋》,通篇行楷中也明显地杂有几个眞草字。对这种风气,后世论者或深恶痛绝,或赞爲“神采超俊”,评爲“逸品上”。 应该说,正楷书中适当吸取篆、隷书的造型和笔法特点,以增加作品古雅拙朴的韵致,不仅是可以的,也是必须的。各种书体互相渗透,取长补短,正是书法艺术发展的途径之一。甚至在满篇严谨的正楷书中,杂有几个篆字、隷字、草字,也无不可,关键要看是否谐调。即如这通碑,我们并不觉得格格不入,反而在这些地方表现出非常浓郁的装饰趣味。 一齣正剧中偶尔有几句揷科打诨,是会增加戱剧效果,活跃剧场气氛的。当然,不要喧宾夺主,否则不伦不类,那是要弄巧成拙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