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先生改正大学
一卷。 程颢(1032~1085),洛阳人,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与弟颐均受业于周敦颐,同为北宋理学奠基者,并称“二程”,其学术世称“洛学”。 神宗时,为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 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 认为知识、真理的来源,只是内在于人的心中,“更不可外求”。他和其弟程颐的学说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发展,也称“程朱学派”。 二程言论和著作,后人合编为《二程全书》,包括《二程遗书》、《二程外书》、《明道文集》、《伊川文集》、《程氏经说》、《二程粹言》等,今人合编为《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7月版)。《大学》本是《礼记》中的一篇。 韩愈、李翱等把它看作与《孟子》、《周易》同样重要的“经书”。 二程接受这种观点,竭力推崇其在“经书”中的地位。 二程说,“《大学》,孔子之遗言也。学者由是而学,则不迷于入德之门也。 ”(《粹言》卷第一)二程重新编定了《大学》的章次。朱熹在《记〈大学〉后》一文中说,《大学》“简编散脱,传文颇失其次,子程子盖尝正之。”经过二程和后来朱熹的解释,《大学》中所谓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纲目,便构成完整的、循序渐进的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思想层次和思维体系。 二程重新编定《大学》,即《明道先生改正大学》、《伊川先生改正大学》,载《程氏经说》卷第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