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子内含有吖丁啶-2-酮(a-zetidin-2-one),其发现、发展与分类见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这里仅简述较重要的单环β内酰胺。
诺卡菌素(nocardicin) 是1976年青木等使用对β内酰胺超敏感的大肠杆菌突变株筛选出的Nocardia unif-ormis sub.tsuyamenensis ATCC 21,806所产生的第一个单环β内酰胺抗生素,含有A~G 7个组分,A为主要组分,侧链上的肟基与酰胺基是顺式关系,于1978年完成了全合成。B为A的反式异构体,C为A的肟基还原成氨基的产物,而D为肟基水解为酮基的化合物。E、F与G则为在酚羟基上不连接丝氨酸的同系物。这类抗生素对各种β内酰胺酶都很稳定,但抗菌作用较差,除对绿脓杆菌、吲哚阴性变形杆菌与沙雷菌有作用外,对其他细菌几无作用。虽由其主核—— 3-氨基诺卡菌素酸(3-ANA)制得多种衍生物,但至今未有临床应用者。
磺酰胺菌素 (sulfazecin) 是1981年今田等利用对β内酰胺抗生素超敏感的大肠杆菌突变株PG-8及绿脓杆菌突变株PsCss从细菌中筛选出来的嗜酸性假单胞菌产生的单环β内酰胺,熔点168~170℃易溶于水,难溶于一般有机溶剂。异磺酰胺菌素是磺酰胺菌素的异构体,两者具有共同的母核即3-氨基磺酰胺菌素酸,前者的侧链为D-谷氨酰-L-丙氨酸,后者为D-谷氨酰-D-丙氨酸。磺酰胺菌素主要抗革兰阴性细菌,对阳性细菌作用微弱,异磺酰胺菌素对革兰阳性与阴性细菌作用均弱。两者对β内酰胺酶稳定,毒性低,同年Sykes等亦由细菌得到多种磺酰胺菌素的同系物,其化学结构与产生菌见表2。在3位上带有甲氧基的化合物如SQ-26180等对革兰阴性细菌的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去掉甲氧基如SQ-26396等则易被水解。这些单环β内酰胺抗菌作用都不强,仅有SQ-26180对绿脓杆菌较强。
这类抗生素结构简单,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结构改造的研究已初见成效。
氨噻单菌胺 (aztreonam) 于1981年合成。对革兰阳性菌几无作用,但对革兰阴性菌则有较强作用,对肠道细菌、肺炎杆菌、流感杆菌、摩根菌属、变形杆菌属、普罗威斯登菌属以及产生β内酰胺酶的菌株和绿脓杆菌等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多种β内酰胺酶均稳定。它对包括绿脓杆菌在内的革兰阴性菌所引起的感染的疗效可与注射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相匹敌,剂量每日0.5~1g,分2~3次给药,重症感染可增至每日12g。AMA-1080也只对革兰阴性菌有效,现在临床试用中。

表1 诺卡菌素类抗生素

表2 磺酰胺菌素类抗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