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斯图加特模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斯图加特模式 前联邦德国的一种诉讼程序理论,以20世纪70年代韦因可夫(Weirkauff)及波埃(Bauer)两人的著作为基础发展而成。其特点在于探讨诉讼中书面程序与口头程序各自的特点以及在哪个阶段最能发挥作用,然后分别加以适用,而不是将书面程序与口头程序对立起来。斯图加特模式将诉讼分为两个阶段:书面准备程序与主辩论程序。书面准备程序指为言词辩论作书面准备的程序,这种程序比通常诉讼程序中的书面准备程序有所发展。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主辩论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可与刑事诉讼中的审理相比,即裁判尽可能在一次言词辩论中作出,也即所谓“集中原则”。主言词辩论以听取当事人发言开始,然后法官退庭进行临时讨论,并作出以有充分理由为依据的判决草案。若当事人不能接受该草案,则直接进入调查证据阶段,对所有证据进行调查并由律师参与调查,然后法官退庭作第二次中间讨论并写出结束讼争的判决草案。判决草案当庭宣读并由律师作最后发言,法院往往根据律师的发言修改草案并将判决确定下来。 前联邦德国在一些民庭试用斯图加特模式审理案件收效很大,结案率上升,和解率也明显提高。1976年的简易化修正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斯图加特模式的影响。斯图加特模式的经验表明,经过良好的准备能加强言词辩论的集中和收到更好的效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