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胸顿足
顿足:跺脚。 捶胸跺脚。形容悲痛至极。 也用以形容悔恨。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孔明说罢,触动玄德哀肠,真个捶胸顿足,放声大哭。”(明)《英烈传》第三十七回:“太祖捶胸顿足,听说:‘可惜了!’”也作“捶胸跌脚”、“捶胸跌足”、“捶胸顿脚”、“跌脚捶胸”、“顿足捶胸”。(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赵氏)数了又哭,哭了又数,捶胸跌脚,号做一片。”(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十八回:“老妪见公子出来,更添叫喊,捶胸跌足,呼天拍地,要讨女儿。”(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说完了,拍著那棺材捶胸顿脚,放声大哭。”(明)臧懋循《元曲选外编·关汉卿〈王侯宴〉二》:“我这里牵肠挂肚把你个孩儿舍,跌脚捶胸自叹嗟。”(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二十六回:“顿足捶胸说不该,却因疲极暂阳台,黑甜原是埋忧处,天那醒时陡的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