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抗病毒口服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抗病毒口服液 【批准文号】 (89)卫药准字Z-04-2号 【批准日期】 1989年8月1日 【类别】 中药三类【剂型】 口服液 【保护期限】 3年,自1989年8月1日至1992年8月1日 【处方组成】 板蓝根、石膏、连翘、芦根、生地、郁金等 【处方来源】 以中医白虎汤和清瘟败毒饮为基础方,加上临床用药经验,由辽宁省几家医院和沈阳药学院植化室共同拟定的经验方 【方义分析】 病邪在表的发热,应用发表之剂,解表退热。腑实积滞的内热,应用攻里之剂,积去热平。泄火之剂,则用于既无表邪又无积滞而里热独炽的病证最为合适。里热有邪在气分和血分不同,故必须分别用清气或凉血的方法治疗。用白虎汤清气之热,清瘟败毒饮凉血中之热,方中石膏和知母清肺胃实热,生地、知母清热滋阴凉血,连翘清热解毒,方中还有生津养阴的药物。本方属于大寒解毒的重剂,是治疗气血邪热俱盛的有效方剂。 【药理与毒理研究】 1.通过组织培养,证明该口服液对流感甲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株A2株、新城鸡瘟病毒2系弱株都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抗流感和新城鸡瘟病毒的作用比抗乙脑病毒略强。 2.动物实验表明,对小鼠滴鼻感染流感病毒,静脉大量注射流感病毒或皮下感染乙型脑炎病毒造成的致死作用有明显影响。 3.急性毒性实验、亚急性毒性实验、过敏实验、安全实验表明,本品无毒性反应。 【功能与主治】 本品系抗病毒药。功效清热去湿、凉血解毒,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瘟病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腮腺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等病毒性疾患。 【临床应用及其特点】 1.对多种病毒性流感所致的上呼吸道炎、支气管炎、腮腺炎、红眼病有很好疗效,能改善全身症状,缩短病程。对病毒性流感所致的上呼吸道炎有效率达90%以上,对“红眼病”有效率达100%,总有效率达91.27%。 2.对病毒性流感所致的上呼吸道炎、早期支气管炎,可用抗病毒口服液代替常规抗生素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所引起的各种弊病。对临床症状较重或病程较长或合并有细菌感染的病例效果不甚满意。 3.味甘甜,服用方便,无明显胃肠道刺激和其他严重副作用,安全可靠,肝功不好的患者有病毒性上呼吸道炎时,适宜应用。 【制剂与规格】 口服液,每支10ml,10支/盒,6支/盒 【用法与用量】 口服,每次1支,2~3次/日,宜饭后服用,小儿酌减。 【注意事项】 临床症状较重、病程较长或合并有细胞感染的患者应加服其他药物治疗。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研制单位:广州市萝岗制药厂 生产单位:广州市萝岗制药厂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萝岗镇 电话:(020)822322298 邮编:510530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